李渊只用了十个月就从晋阳起兵到建立唐朝,他经历了什么?

cht 2022-10-25 11次阅读

李渊,即唐高祖,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初唐政治家、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的几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当中,李渊应该算是最没存在感的一个了。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实在几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当中,李渊是最快统一天下的一个。

不信,大家可以自己去数。

汉朝的建立者刘邦,从斩蛇起义到正式统一天下,一共用了八年时间。

东汉的刘秀,统一天下用了十二年。

西晋就不用说了,足足花了几代人的时间。

隋朝从建立开始到统一天下,则是用了九年。

而唐朝之后,宋朝的赵匡胤,元朝的忽必烈,明朝的朱元璋,清朝的皇太极,也都比李渊花的时间更多。

image.png

看似最没存在感的李渊,为啥比其他几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更快统一天下呢?

实际上,李渊之所以能够用最短的时间统一天下,其实是因为他的家世实在是太强了。

再加上李渊行事稳重,一直稳扎稳打,从不贸然出击,所以才成就了最后的唐朝。

统一天下,李渊花了七年时间;从起兵到称帝,李渊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

然而为了这个过程做准备,李渊却花了几十年的时间。

当时还是南北朝末期,北方已经由北周统一,南方的南陈政权,依然存在。

李渊家族当时在北周位高权重,是关陇贵族集团的领袖家族之一。

不过,在李渊七岁那年,他爹就去世了,只留给他一个唐国公的爵位,再加上一个影响力极强的李氏一族。

七岁的孩子,虽然有爵位在身,但显然也没有更多的影响力。

不过好在,李家的家族整体力量,当时还是很强的,并没有因为李渊的父亲去世而衰落。

而且,李渊很快又遇到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个贵人,正是这个贵人,将他引向了高位。

这位贵人,就是后来的隋文帝杨坚。

image.png

从关系上来说,李渊得管杨坚叫一声姨夫。

杨坚的正妻独孤氏,是李渊的小姨。

李渊刚继承爵位的时候,杨坚虽然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北周官员。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杨坚却在北周朝堂上平步青云,最后直接通过篡位,抢了北周皇帝的宝座,建立了隋朝。

在李渊16岁那年,杨坚正式登基,隋朝开国。

自己的姨夫做了皇帝,李渊自然也就占了天大的便宜。

而且据野史传说,李渊小时候经常出入杨家,深受杨坚喜欢。

可以说,李渊就是杨坚一家看着长大的。

有这样一层关系在,李渊接下来的仕途,自然也就一帆风顺了。

所以,隋朝开国之后,李渊先是被任命为千牛备身,做了杨坚的贴身护卫,后来又先后辗转谯州、岐州、陇州三州做刺史,成了地方上的封疆大吏。

一颗政坛新星,已经冉冉升起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李渊仕途一帆风顺的时候,一个突然事件的发生,却让他原本正在上升的势头,戛然而止。

公元604年,在李渊39岁这一年,隋文帝杨坚忽然暴毙而亡,隋炀帝杨广即位。

杨广的上位,对于李渊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虽然两人有着很近的血缘关系,杨广得叫李渊一声表哥。

但从史料当中的一些蛛丝马迹来看,杨广对李渊的印象很一般,并不喜欢李渊。

所以,杨广上位之后,李渊再想升官,就有点费劲了。

不过,既然是亲戚,杨广登基之后,自然还是要表示一下的。

此后,杨广给李渊升了半级,将李渊由刺史升为太守。

刺史和太守,都是地方上的重臣,官身品秩其实差不多,后来又被平调回京。

image.png

自杨广登基开始,接下来的十年当中,李渊都没有在仕途上取得什么大的进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按照隋朝官职来说,刺史太守一级,是一个很大的分水岭。

从这个级别开始,再往上就算是真正的高级官员了。

而到了这个级别之后,再想升官,只有皇帝本人才有决定权。

而李渊和杨广关系一般,自然也就很难在仕途上再取得什么大的成就了。

不过,随着杨广即位时间越来越长,局面却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

杨广这个人,好大喜功。

所以杨广登基之后,不顾隋朝国力的消耗,下令大肆建造宫殿,修大运河,征讨高句丽……这一套下来,隋文帝当年积攒下来的家底,基本上也就快被折腾光了。

尤其是征讨高句丽失败后,隋朝的精锐军队,损失惨重,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量,越来越弱。

与此同时,各地百姓被杨广的几个超级工程搞得怨声载道,已经到了活不下去的程度,纷纷开始起义。

就这样,原本隋文帝传下来的大好家业,到了杨广手里之后,开始逐渐有了没落的迹象。

眼见于此,李渊开始再次看到了希望。

虽然在仕途上注定不可能再取得什么大的进步,但如果隋朝灭亡了的话,说不定反倒是大有可为了。

于是,当李渊结束了京城内的任职,被派遣到地方上去工作的时候,李渊开始有意识地结交当地的士族,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

然而,李渊的这种贸然行动,却差点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

就在这之后不久,李渊的行为就传到了杨广耳朵里。

杨广开始对李渊起了怀疑,甚至对李渊动了杀意。

多亏李渊有个外甥女,是杨广的妃子,在后宫得到消息之后,给李渊传递了这个情报。

李渊当时也是吓了一大跳,再也不敢这样明目张胆地结交士族。

只能将所有工作,都转移到地下,同时开始自污,沉迷于声色犬马。

image.png

因为这个原因,李渊将结交士族的任务,交给了当时年纪稍大的长子李建成。

至于次子李世民,则一直带在身边,教李世民打仗。

至于李渊自己,则是一直努力自污。

所以后来在史书上,才会出现李渊和李建成似乎什么都没做,唐朝仿佛是李世民打下来的错觉。

但实际上,整个过程当中,李渊一直隐于幕后,在进行操盘。

公元615年,隋朝的局势进一步恶化,各地农民军越来越强,隋朝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

到了这个时候,杨广虽然对李渊依然心存忌惮,但却不得不开始逐渐重用李渊。

一方面,李渊几年来的自污,已经让杨广逐渐放下了戒心。

另一方面,杨广当时也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困境,李渊好歹也是他表哥,相对来说,更能让他放心一些。

就这样,李渊被杨广派到了山西,开始负责当地的军政要务。

至此,李渊终于等到了自己想要的机会,彻底一飞冲天。

到了山西之后,李渊靠着镇压和收编当地的农民军,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嫡系军队。

后来,李渊又在边境上,阻击突厥,立下了大功。

在李渊的震慑之下,山西地区竟然难得平静了下来。

相比隋末其他地方风起云涌,山西反倒是显得十分太平了。

两年之后,李渊正式升任太原留守,成了太原地区的最高负责人,军政大权一把抓。

此时的李渊,已经预感到隋朝已经命不久矣,用不了多久就会彻底灭亡了。

所以,李渊开始更加积极地为自己积攒本钱。

不但在军中大肆培养自己的嫡系,培养真正的精锐军队,同时还在山西各地,广泛结交当地士族。

image.png

不过,就在李渊积极准备的同时,一个突然事件的发生,再次打乱了他的布置。

原本李渊的计划,等到隋朝彻底灭亡之后,再行起兵。

然而就在李渊担任太原留守之后不久,山西北部的马邑,却发生了一场叛乱。

最终,当地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趁乱杀死了当地的官员,直接起兵造反了。

刘武周造反,看似和李渊没什么关系。

然而这件事,最终却深刻的影响到了李渊。

因为远在江都的杨广,坚定认为,正是因为李渊办事不力,所以才导致刘武周起兵。

于是,杨广下令,要把李渊带去江都问罪。

李渊又不傻,自然知道自己这一去,肯定是必死无疑,自然不可能去江都。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李渊就等于抗旨不尊了,几乎等同于造反。

所以,李渊不得不将自己的计划提前,决定提前起兵。

此后,李渊先是以勾结突厥的名义,处死了杨广派来监视他的官员,将整个太原地区,彻底牢牢掌控住。

然后,李渊开始积极募兵,并且为接下来的战争做准备。

公元617年七月,李渊在太原正式起兵。

李渊起兵之后,并没有以太原为基础,向周围进行扩张。

而是几乎带上所有精锐,直接千里奔袭长安。

不得不说,李渊的这个决定,真的是太正确了。

因为杨广前往江都的时候,几乎带走了长安城内的所有精锐,整个关中地区,都十分空虚。

所以,自李渊从太原出发,短短四个月后,就攻下了长安。

此后,李渊打着杨广暴虐,尊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的旗号,开始整合整个关中。

李渊立杨侑为帝,自己自认为大丞相。

image.png

因为李渊准备充足,再加上打着拥护隋朝的旗号,所以很快就得到了传统关陇贵族的支持。

短短几个月之后,李渊就几乎掌控了整个关中地区,一跃成为天下最强的割据势力之一。

就在李渊刚刚统一关中的同时,江都方面,杨广因为倒行逆施,引发了麾下禁军的叛乱。

最终,杨广被麾下禁军杀死。

在得知杨广的死讯后,李渊干脆撕掉了最后一层面具,直接逼迫杨侑禅位给自己。

就这样,公元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正式登基,唐朝正式开国。

此后的六年时间里,唐军横扫天下,最终彻底统一了整个中原。

从李渊起兵到唐朝开国,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但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李渊却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准备。

而且,李渊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建立在李家三代人共同奋斗的基础之上的。

若非他爷爷他爹的权势,李渊成年之后,也不可能在仕途上那么顺利,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起兵。

李渊的故事,也带给我们一个启示:很多事情,别人做的时候,可能看起来很容易。

但实际上,人家在背后的努力,你是看不到的。

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背后暗自的努力,永远是少不了的,单靠运气肯定不行。


标签: 李渊  唐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