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玠简介:北宋时期枭雄吴玠独守大散关的抗金名将

cht 2022-02-26 13次阅读

吴玠 (1093—1139)南宋抗金名将

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后移居水洛(今甘肃庄浪)。

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功。

后领兵抗金,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

因功官至四川宣抚使。

北宋时期末年入伍从军,隶属于泾原军(方镇名,治所在今甘肃省平凉)。

靖康初年,西夏犯边,吴玠率百余人追击,斩获颇多,因其武勇晋升为第二副将,在军中初露锋芒。

1128年(建炎二年)时,金兵进犯陕西,直趋泾原。

吴玠受陕西制置使曲端之命,率军迎击,至青溪岭,一鼓击退金兵,后又奉命东进,收复华州(今陕西省华县)。

在1129年,吴玠升迁为忠州刺史。

不久,宣抚处置使张浚督巡川陕,闻吴玠兄弟颇具才勇,十分器重,遂任命为统制。

1130年秋天,金兵大举进攻南宋,江淮形势异常紧张,张浚为牵制金军,以减轻东南的压力,遂集合刘锡、孙、刘锜、赵哲、吴玠等五路大军于陕西富平,令刘锡为统帅,欲与入陕金军决战。

吴玠入谏说:“兵以利动,此间一带平原,敌人多为骑兵,容易为其所乘,恐有害无利,应先据高阜,凭险为营,方保万全。

”而诸将多视为迂论,皆说:‘我众彼寡,又有苇泽相阻,纵有敌骑前来,也无从驰骋,何必转陟高阜呢!”刘锡因众议不同,尚在迟缓之时,金兵猝然大至,皆担柴兜土,填投泽中,霎时间泥淖俱满,与平地相似。

于是,金骑纵辔而过,进逼宋军各营。

兀术也率众赶到,与金将娄恃分左右翼,列阵挑战。

吴玠、刘锜在左翼与兀术军大战,吴、刘身先士卒,奋勇驰杀,金军渐渐后退。

但由于右翼的赵哲临阵溃逃,使金军左右夹攻吴、刘,吴、刘遂败。

富平战役之后,吴玠受命为陕西都统制,扼守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

翌年,金兵分两路大举进犯,有人劝吴玠退入汉中,以避其锋。

吴玠力主抵抗,慨然说:“我在此,敌不敢越我而进,保此地就是保蜀。

”当即号召将士,准备迎敌。

这时,金将乌鲁折后已先期进至北山,吴玠得用有利地形,分军为前后两队,先率一队与金兵鏖战,战至中午,双方均已疲惫,吴玠将待命休息的一队生力军投入战斗,奋力冲杀,金军不支,死伤甚众,败走数十里。

此时,金将没立方至,吴玠复回师反击,没立立脚未稳即遭惨败。

吴玠简介:北宋枭雄吴玠独守大散关的抗金名将

金帅兀术闻败,十分震怒,亲率10万金兵进抵宝鸡一线,与吴玠相拒。

吴玠恐部下惊骇,遂召集将士,勉以忠义。

其弟吴璘说:“今日是我兄弟报国之日,万一兵败,宁我兄弟先死,决不使将士先亡。

”众皆感泣,愿效死力。

10月,金军发动攻击,吴玠一面命诸将挑选强卒劲驽,轮番猛射,又分遣别将,绕道敌后断敌粮道。

吴玠估计,金兵粮尽必退,乃派其弟率弓驽手3千人设伏于和尚原,不数日,果如吴玠所料,结果吴玠军大获全胜,兀术身中流矢,遂仓惶败走。

1132年(绍兴二年)时,吴玠兼宣抚处置司都统制。

1133年春,破金州,复又乘胜进逼关中。

嗣后,吴玠与刘子羽屡用游骑袭扰金军,加之金军元离后方,饷运不济,只好还军。

吴玠因其功,进检校少保。

1134年(绍兴四年),金帅兀术率领10万人马,分三路进犯,攻破和尚原,转趋仙入关。

吴玠兄弟率军据险死守,金军始终不能破入。

翌日,吴玠乘金军疲惫,率诸将反击,猝然杀入金营,金阵大乱,开始溃退。

吴玠又乘胜督军奋击,同时暗遣王浚断敌归路,遂大败金军,金兵不敢再犯。

吴氏兄弟因屡败金军,声威大震,名扬陇蜀,朝廷下诏拜授吴玠为检校少师,任命为川陕宣抚使。

吴玠与敌对垒数年,为减轻民众负担,几次淘汰冗员,紧缩开支,实行屯田,开发水利,进展当地的农业生产。

因此,他深得陇蜀人民的敬佩拥戴。

1139年(绍兴九年),帝王以吴玠功高,授开府仪同三司,晋升为四川宣抚使。

不久病重,卒于仙入关,年仅47岁。


标签: 吴玠  简介  北宋  枭雄  吴玠独  守大  散关  抗金  名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