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普:《蚁人》的共情能力偏弱,路德适合《复联》的定位

cht 2023-02-06 11次阅读

《蚁人》的主演保罗·路德接受了加勒普的采访,他谈论了《量子狂潮》与《黄蜂女现身》的区别——主角的个人意识更强了,《蚁人》有可能拍摄衍生系列,漫威工作组对这部作品的重视程度较高。

加勒普表示:《蚁人》的共情能力偏弱,这部系列的跨度很大,前两部电影的笑点很多, 尤其是《黄蜂女现身》充满了异想天开的桥段。

然而这部系列的后续票房不算很好,影迷们对此的讨论程度不高,因为《蚁人》缺乏感情力量,这部影片的共情能力偏弱,观众们回味《蚁人》的概率偏低。

加勒普希望《量子狂潮》能够提升共情能力,该系列缺乏感动的地方,漫威工作组需要提升这部影片的深度。

加勒普:《蚁人》的共情能力偏弱,路德适合《复联》的定位

在前两部系列当中,路德塑造了情绪化的斯科特·朗,虽然整部作品的共情能力偏弱,不过路德塑造的角色具有共情能力。

如果斯科特·朗这个角色需要扩大自己在漫威的影响力,路德也需要更多宇宙电影,这个角色有机会进入《复仇者联盟》。

加勒普提出朗建议——路德适合《复联》的定位。

关于《康之王朝》以及《秘密之战》准备增加英雄的说辞很多,哪一位英雄能够成为《复联》的新援呢?由于《复仇者联盟》本身在MCU超级英雄系列当中,就承担着串联的作用,此后凯文费奇重点开发的系列,或许适合《复联》的全新定位。

于是,加勒普谈到了《蚁人》,路德饰演的角色富有戏剧性,这位英雄可以给《复仇者联盟》带来变数,他适合这部综合系列的定位。

加勒普:《蚁人》的共情能力偏弱,路德适合《复联》的定位

《蚁人》前两部系列的观感很好,有种越看越有意思的感觉,为何这些作品的后劲不足呢?加勒普谈论了原因——共情能力偏弱,导致了作品的深度存疑。

毕竟影迷们的思想进步很快,也许很多人还是喜欢爆米花电影,然而有深度、有思想的作品才能长久获得粉丝们的喜爱。

佩顿·里德在首部系列延续了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影片的节奏感非常好,张弛有度的进展本身就能够给人舒适的体验,这种优势也体现在他的其他作品当中,尤其是《曼达洛人》的第二季,大家不用看创作人员,就能猜出哪一集是佩顿·里德创作的剧集。

哪怕佩顿·里德执导爱情片《魅力四射》的时候,他也能把控好电影的流畅性。

加勒普:《蚁人》的共情能力偏弱,路德适合《复联》的定位

很多画面效果赏心悦目的作品,就会出现内容较为空洞或者贫乏的问题,《水之道》就是典型的例子。

不过《蚁人》的信息点依旧挤得满满当当,该片的逻辑线条较为复杂,没有逻辑能力的粉丝会感到很吃力。

保罗·路德在这部电影的某些镜头非常帅气,也为他收获了不少人气。

同时,加勒普还指出了《蚁人》的创作手法很好,导演组采用了抛砖引玉的手法,在千篇一律的漫改电影当中具有创新之处,这也是《黄蜂女现身》口碑很好的另外一层原因。

然而在其他方面看似完美的情况之下,加勒普指出共情能力的问题,影迷们很难从《蚁人》系列当中找到能够共情的东西。

加勒普:《蚁人》的共情能力偏弱,路德适合《复联》的定位

有些电影的内容简单、创新程度被人质疑,为何票房特别高?就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共情能力很强,能够让观众们产生共鸣,荷兰弟版本的《蜘蛛侠》三部曲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加勒普看来,《量子狂潮》还用可能加深专业属性,这方面的能力更加偏弱,也许该片的模式、创作手段乃至后期特效,都能够被人赞扬,然而让人产生共鸣的地方偏少,就会阻碍《蚁人》向真正经典的电影进发。

所以加勒普认为,《蚁人》的共情能力偏弱,佩顿·里德需要在后期的制作乃至宣传方面,加深共情方面的烙印,而且该片还有机会开启《复联》的新布局,路德的角色还有可能增加其他属性。

加勒普:《蚁人》的共情能力偏弱,路德适合《复联》的定位

在加勒普的眼中,《复仇者联盟》的定位变化很大,前面两部系列还是承上启下的定位,《终局之战》就变成了大杂烩。

看过原版漫画的朋友们清楚,漫威似乎非常着急让每一位正派英雄在《复联》当中亮相,笔者(沾沾自喜看电影)觉得这种现象造成了很多人误认为《终局之战》是该系列的收官之作。

特点明确的角色适合《复联》的布局,加勒普想到了路德的表演风格,这位演员的特点非常鲜明,能够给《复仇者联盟》的观众们“提神”。

由此可见,路德适合《复联》的定位。


标签: 定位  复联  适合  路德  偏弱  共情  蚁人  加勒  能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