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寄哀思,34份京津冀三地逝者骨灰随风入海

cht 2023-04-03 13次阅读

4月2日上午,上百只和平鸽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码头振翅高飞,低沉的汽笛鸣响,“国宾9号”撒海专用船向着大海启航。

缅怀逝者之后,家属们登上甲板,在徐徐的海风中,将逝者的骨灰连同花瓣撒向碧海。

当日,由京津冀三省市民政部门联合主办的“情融渤海,爱寄沧溟”——2023年京津冀骨灰撒海启航活动在天津渤海湾举行,共有34位来自京津冀三地的逝者魂归大海。

相较于传统的骨灰安葬方式,海葬更加注重精神传承,倡导回归自然,不占用土地,不污染环境,有利于节约资源,减轻群众负担。

京津冀三地分别开展骨灰撒海活动已有近30年的历史,参与家属14万余人次。

2019年,三地民政部门在天津渤海湾联合举办了首次京津冀协同骨灰撒海活动。

碧海寄哀思,34份京津冀三地逝者骨灰随风入海

4月2日,天津渤海湾,家属代表登上甲板,在逝者骨灰入海后,将花瓣撒入大海,寄托对已故亲人的思念。

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在大海“团聚”

今早5点多,时隔三年,周小雨和弟弟在东北义园再次“见到”母亲。

周小雨将母亲的骨灰盒装入布袋,她拍了照片发给不能到场的妹妹,说:“老妈的骨灰,看着就难受。

“母亲是一个特别爽朗、特别古道热肠的人。

”周小雨告诉记者,母亲在世时曾担任小区居委会主任,调解居民家庭矛盾、调和邻里关系,凡是有谁需要帮忙,她都会尽心尽力。

周小雨的母亲与父亲非常恩爱。

“我的父亲是孤儿,小母亲两岁,从小跟我姥姥长大,和母亲定下了‘娃娃亲’。

”周小雨告诉记者,父亲性格内向,和母亲正好互补,老两口几十年来共历风雨,是“姐弟恋”中的典范。

后来,周小雨母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儿女们想请保姆来照料,父亲却拒绝了,要亲力亲为照顾母亲。

2019年1月8日,周小雨父亲离世。

父亲当过兵,喜欢大海,儿女就遂了他的心愿,举行了海葬。

父亲走了之后,周小雨的母亲虽然受疾病影响,语言功能下降,记忆也模糊了很多,但她坚持打扫丈夫的房间,把床单铺得整整齐齐,也常常拿着丈夫的照片,向家人咿咿呀呀比画。

“她也不让我们进父亲房间,有几次我进去看,发现她在默默掉眼泪。

”周小雨说。

同年12月11日,周小雨母亲辞世,享年89岁。

“我们儿女几个就商量,最后决定让母亲跟父亲一起走,魂归大海。

”周小雨说。

今天上午10点多,母亲的骨灰随风入海,周小雨感到释然:“她生前喜欢热闹,今天这么多人一起,还撒了花瓣,她也能和父亲团聚,挺好的。

为后辈减负

牛佳莹的姥姥生前曾和家人谈及死后的归处,她当时就表示要尽可能减轻后辈的负担。

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逝世后采取骨灰撒海的方式,开启了中国大陆海葬的先河。

牛佳莹的姥姥觉得,和伟人一样海葬,是一件特别好的事。

在牛佳莹的印象里,姥姥非常善良、和蔼,无论是在单位里,还是在小区里,或者是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都是一个备受尊敬和欢迎的人。

“她也特别开明,姥姥没有拿任何老式的观念捆绑我们后辈,思想很先进,向来很尊重我们的选择。

”牛佳莹说,“我是军婚,姥姥也没有干预,最开始我对生孩子持无所谓的态度,姥姥也支持我,她从来没有重男轻女的想法,反而特别疼爱我这个外孙女。

有人说原生家庭的创伤永远也无法弥补,我觉得姥姥带给我的原生家庭的幸福是我这辈子特别宝贵的财富。

2010年10月,牛佳莹的姥姥突发脑溢血,此后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卧床瘫痪。

但她想得很开,生病后情绪稳定,2020年,对于或将到来的死亡,她视为一种解脱。

“姥姥生病后很多人来看望她,包括她曾经工作过的单位的同事,甚至我的同学知道我姥姥去世之后,都来跟我说,‘姥姥多好的一个人啊’。

”牛佳莹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了她在婚礼上为姥姥拍的照片,画面中的老人慈眉善目,眼中满是笑意,“你看姥姥就是这种大大的耳垂,给人的感觉特别亲切。

牛佳莹表示自己今天一点沉重的心情都没有,她认为撒海不是一个告别,而是实现更好的陪伴的方式:她不需要去墓地或者陵园才能凭吊姥姥,江河湖海相通,有水的地方,就有姥姥的陪伴,就能向姥姥寄托思念。

一半在渤海,一半在塞纳河

3月29日,已经在法国定居的董女士踏上飞机,30日回到北京,只为完成母亲海葬的遗愿。

“我的父亲也是海葬的,我母亲2020年10月去世,为了实现母亲海葬的心愿,我们等了两年多。

今天终于完成了她的遗愿,真是挺不容易的。

”董女士哽咽着告诉记者,她的父母生前都是很善良的人,工作勤勤恳恳,从来都不争不抢,她很想念他们。

为了更方便祭奠父母,董女士将他们一半的骨灰撒向祖国的渤海,另一半带回法国,撒在塞纳河。

董女士说:“我的两个女儿也都很思念外公外婆,但因为都在上学,回不来,大女儿就写了信,小女儿喜欢画画,为他们画了两支菊花。

碧海寄哀思,34份京津冀三地逝者骨灰随风入海

逝者家属董女士带着女儿对外公外婆的祝福回国,完成母亲海葬的遗愿。

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董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女儿们对外公外婆的心意:一张A4纸上,右侧是小女儿画的花,两朵菊花傲然挺立,有花瓣随风落下;左侧是大女儿用中文和法语写的双语信:“亲爱的外公外婆,这次没能来看你们,妈妈就算替我看你们了。

愿你们在天上一切都好,都平安,都顺利……”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标签: 骨灰  逝者  三地  京津冀  34份  哀思  碧海  入海  随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