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奸猾、爱推诿的宋代权相丁谓,如何在五个月内毁掉自己?

cht 2023-04-20 15次阅读

自私、奸猾、爱推诿的宋代权相丁谓,如何在五个月内毁掉自己?_历史奇闻_第1张

把名相寇准都拉下马的一代权相丁谓,下场到底有多凄惨?

宋朝第四代皇帝时有一个著名的奸相,在有些人眼里,他和同在宋朝的奸相蔡京、冯似道相比,简直就是小人的祖宗、人渣的祖师爷!

他干过什么事呢?

自私、奸猾、爱推诿的宋代权相丁谓,如何在五个月内毁掉自己?_历史奇闻_第2张

寇准,有名吧!一代名臣!被他拉下马来,发配雷州,按在脚底下摩擦。

和寇准一同被发配的还有李迪,这位仁兄就更惨了。

被这奸相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锦囊吓得够呛,差点自杀一命呜呼!要不是亲生儿子守在旁边,估计他也真见阎王去了。

这奸相是谁呢?

从真宗身死、仁宗即位,他总共就逍遥了那么五个月,干过的最轰动的大事之一就是罢了寇准、李迪的相。

说到这,大家一定都知道他的名字了。

丁谓!

是的,不是羊胃、驴胃、烂狗胃,而是丁谓!

大家可以联想记忆为“辣子鸡丁”那个“胃”。

昆剧《吟凤阁·罢宴》——寇准

丁谓后来很惨,被发配到海上的崖州。

在宋朝时就被发配到这种苦寒之地,有的作者形容为“等于直接被海水淹死了”。

而他的一家老小,受他的牵连也通通被罢官。

一夜之间,丁家再无仕宦,成为一介平民之家。

所以发配到崖州以后,他变得十分淡泊,笃信佛教。

日日修习佛法,据说十分痴迷。

但这个人还是很精明,有这么一则故事,说在被贬崖州后,有一次丁谓给仍旧寓居西京的亲人们写家书,令家里的仆人从崖州送来。

这仆人临行之前,丁谓告诫他,一定要在他人在场时将信交到西京首长刘烨手中。

仆人听从了他的命令,这使得刘烨握着他的家书,转交不敢转交,撕又不便撕,毕竟有旁人看到了。

于是,他将这丁谓家书呈交给太后刘娥和尚年幼的宋仁宗。

不想,太后和皇帝看了这信后,深受感动,竟将他从海上调回了大陆,迁至寇准之前被贬的雷州。

宋仁宗永昭陵

丁谓之所以下场凄惨,和有宋一代的党争趋向公心有关?

如此聪明机智,却又下场如此凄惨,这是为何呢?

其实丁谓也有当名相的野心,这可以从冯拯说他想当“周公”窥见一二。

他最失败的地方在于,争权夺势!

好事自己揽着,坏事别人扛着。

社会责任感很弱,所做的事只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利益,这在宋代的朝堂上是行不通的。

大史学家吕思勉曾经有过一个说法,唐世的党争多为个人利益,宋朝的党争则多由于政见不同。

从此也可以看出,自唐中叶以后开始转型的中古价值观,慢慢将宋代的朝堂向着公心去推动。

南京赏心亭——宋人丁谓所建

丁谓掌权时,朝中并不缺乏这样一片公心的能人。

冯拯、曹利用、鲁宗道、吕夷简,都是当时之人杰,治世之能臣。

这几个人能比较具有代表性地代表这种一片公心的宋代朝堂价值观。

特别是吕夷简,吕夷简这人在仁宗朝逐渐身居高位,也有在高位者专权的毛病。

他也曾因政见不同打压过范仲淹等名臣,但他从不避讳重新起用范仲淹,因为对有才之人,他又有一些超越个人喜恶的公心。

因此,虽然在吕夷简掌权时,范仲淹一直遭受打压,但该起用时吕夷简也是一点不含糊、不拖延。

也正因此,在吕夷简逝世后,仁宗为之痛苦怀念。

在有些著作中,将吕夷简吹捧为宋史少有之能臣,是有其深刻道理的。

同为仁宗时代的名臣——包拯

丁谓的自私,从真宗刚死就能看出来?

丁谓的过于自私,从宋真宗刚死时的遗诏之争就可以窥见一二。

宋真宗驾崩时,召见皇太子赵受益,改名赵祯为皇位继承人。

真宗口述遗诏时,诸多大臣在场,本应不容辩驳。

可就在遗诏执笔人王曾(寇准的小跟班)将真宗临死口谕写成遗诏时,变故却陡生。

丁谓突然有惊人之语,说应将皇太后刘娥的代理皇帝执政的代理二字去掉。

如此言论,在群臣心中掀起滔天波浪,但被王曾拒绝。

丁谓也不恼,顺坡下驴,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可就在王曾继续手写遗诏时,丁谓又提议应在遗诏中加上立杨氏为皇太妃一条。

他虽未明说目的,但明眼人可知,如此东西二宫并立,将大大掣肘皇太后刘娥的代理皇帝职权。

群臣一愣,不明所以。

丁谓前一秒还说要帮皇太后转正,下一秒又提出要削弱皇太后职权。

前后矛盾,王曾自然又是拒绝。

丁谓又开个玩笑,便将此事糊弄了过去。

宋真宗御赐匾额——应天书院

为什么说这个故事体现了丁谓的自私呢?

其实大家可以明显看得出来,作为封建时代臣子,丁谓此时已经全然不把皇家放在眼里,对宋真宗的遗诏指手画脚,数次提出修改意见。

这不像话!试想到底真宗是皇帝,还是他是皇帝?!

同在一室的其他大臣没有丝毫不满吗?

当然有!

但是不敢说。

丁谓当时已经在朝政中形成了一家独大的格局,满朝文武无人敢得罪于他,简直比明朝的魏忠贤还要威风!

而丁谓之所以在复写遗诏时屡次插嘴,其目的正是如此。

一方面他试探得知了群臣对于自己的畏惧,另一方面他测试得知了皇太后刘娥在群臣间的威信不及自己。

更重要的是,他向群臣传达了一个危险的讯号——皇家的事我都能插手,你们可不要生二心啊!

封建朝代,皇权为根基,丁谓为了自己在朝堂之上的逍遥挑衅皇权,便是视江山稳固于不顾。

如果这人是昏君也罢,可问题是接任宋真宗即位的宋仁宗恰恰是号称“千古第一仁君”皇帝。

如此两相映衬,更知丁谓狼子野心。

宋仁宗时期——杨家女将

最能体现丁谓奸猾的案例,便是其迫害寇准与李迪?

体现丁谓奸猾之事便是迫害寇准与李迪。

他打压寇准和李迪其实还在情理之中,毕竟双方是争斗已久的政敌。

谁上位,对对方而言都会是个悲剧。

但要命的是,他在这有冒用皇权的嫌疑。

在贬官制书上大肆羞辱了寇准、李迪一番后,丁谓让使者随即将制书送出(制书内容十分搞笑,大致意思是,寇准是丑逼、吓死了皇帝,害得天下不宁)。

同时还附带了一个锦囊,锦囊内藏着一把剑。

这个锦囊藏剑有一个玄机,熟悉历史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古代有一种神秘的兵器——尚方宝剑。

上斩昏君,下斩佞臣。

前一个功能没怎么见过,后一个功能在影视剧中特别多地出现。

雷州西湖——寇准塑像

在宋朝人眼中,锦囊藏剑的威慑力等同于尚方宝剑,更不用说使者身上还带着官方文书(贬官制书,盖着太后印玺),这相当于圣旨。

圣旨加尚方宝剑,是个人都会想入非非。

不等明白圣旨内容是什么,立马就自己抹脖子自尽了。

自杀顶多当时丢点面子,要是被尚方宝剑斩了,以后这奸臣的名头是洗也洗不清了!

正因此,两位被贬人之一的李迪,就采取了自杀这种极端手段。

后来是他的亲生儿子刚好在身旁,阻止了他的自杀行为,他才保得一命。

使者一见这人这么好哄,自然不愿善罢甘休,于是又守着李迪一段时间不宣读诏书,期盼着李迪能自我了结。

这时,在李府宾客郑余的介入下,使者才迅速宣读诏书让李迪走马上任。

郑余说了什么,让使者这么听话呢?

郑余说,要是李迪死了,我就杀了你!

于是,使者怂了。

衡州小院风景

使者为什么要这么欺负李迪,非要欺负老实人欺负到底呢?

因为他先在寇准那边受了气。

使者送诏书是给寇准和李迪两人送,他先去了寇准所在的雷州。

到了地方后还没来得及耍官威,彼时寇准已经由宰相贬为了区区雷州司户参军,见到手拿圣旨的使者怎能不毕恭毕敬?

但寇准果然不毕恭毕敬,他照常喝酒设宴,将使者冷落在了一旁。

这时,旁人都被使者的架势惊呆了。

架着尚方宝剑,手拿圣旨,还一副自信模样走来的使者,在旁人看来就是来取寇准小命的!

寇准却很淡定,他伸出手对使者说,死也可以,先宣读制书。

使者见谎言(其实是装腔作势)被戳穿,只能尴尬地读完制书。

听完制书后,旁人皆松了口气,寇准更是气都不带喘地继续喝酒。

使者就这样灰溜溜地从雷州出发,再前往李迪所在,你说他能不气吗?

好歹也是手拿“圣旨”(制书)的使者,虽然“尚方宝剑”是自备的,但怎么就不能得到些重视呢?

没办法,他碰见的是一代名相寇准,什么世面没见过!

外人评价寇准做官,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做电梯”。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样的传奇故事寇准可不只上演了一回。

丁谓性格中自私加上奸猾,由此可见一斑。

为全私欲,他不惜狐假虎威,拉着皇室的虎皮大旗出发,这是自私。

而这种狐假虎威的方式,便是奸猾。

所以《宋史纪事本末》讲起丁谓这段历史时,用了这样一个标题“丁谓之奸”。

相传为寇准书写的《回鸾碑》,也叫《契丹出境碑》

丁谓的爱推诿,从放任太监雷允恭挖得皇陵漏水可见一二?

除了自私、奸猾之外,丁谓身上还有一个特点——爱推诿。

当然,这也是由于自私而产生的坏毛病。

宋真宗死后,丁谓瞬间权倾朝野,那时是当年的二月十九日。

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十日后,丁谓即排除异己,将寇准、李迪罢相。

二月是闰月,没有三十日。

因此转眼间三月份到了,将朝堂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后,丁谓开始思考着为宋真宗修建陵寝的事情了。

将先帝掩盖在坟墓之中,自己才能更好地笼络朝政啊!

宋真宗陵墓——石像生

历史记载,刘娥是一个不懂政事的太后,仁宗年纪又还小。

先帝下葬后,一切还不是由丁谓说了算?

说干就干,丁谓就主动请缨,担任起了为宋真宗修陵的山陵使。

但好死不死,他的好搭档——太监雷允恭这时候拖了他的后腿。

也许是对先帝有感情,太监雷允恭此时向皇太后刘娥主动请缨,请求担任山陵副使职位。

刘娥本不同意,因为雷允恭不懂修陵。

丁谓给修陵定下的工期是七月前结束,让雷允恭去,能不能按工期完成任务还是个问题!

但经不住雷允恭的软磨硬泡,刘娥随即让他和张景宗顶了山陵副使的职位。

于是,修皇陵的时候果然出问题了。

当时,和丁谓同样态度含糊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司天监刑中和,官方最高等级风水大师。

当时的大宋国风水术最强者!

宋真宗陵寝

他给雷太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恭喜大人,贺喜大人!立功的时候到了,小的昨夜夜观天象,发现只要将太宗坟墓往上挪一百步,便能护佑子孙,保往后皇室运道。

坏消息是,往上挪的这段路上石头众多,很难挖,有延误工期的风险,而且可能会挖出地下水来。

挖出地下水什么概念?

那就是水淹皇坟,太宗陵寝将因此深埋水底。

这是惊扰先帝亡灵,诛九族的死罪!

雷太监立功心切,坚决只听好消息。

于是,彻夜快马回宫,他向皇太后刘娥请示此事。

刘娥拿不定主意,让他与山陵正使丁谓商量。

丁谓这里,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坚决不赞同,态度暧昧含糊,雷允恭就当他同意了,高兴地就走了。

他也不阻止,浑然一副此事与他无关的态度。

实际上,修陵这件事还是他提出来的,山陵正使的官职也是他顶着的。

宋太宗——永熙陵

丁宰相清静无为,雷太监滥竽充数。

结果,果然给太宗坟墓干漏水了。

大水冲坟,雷太监吓得一个一个寒战打个不停!

他明白,自己完蛋了,必死无疑了!

六月份,雷太监便被处以死刑。

七月份,丁谓也因此事被贬官。

在王曾的计谋下,刘娥用“空帘幕招待真首相”的方式向朝臣表态,自己已经对丁谓十分不满。

于是,满朝堂的丁谓政敌云集,大家熟悉的名臣冯拯、曹利用、鲁宗道、吕夷简、任中正、钱惟演等人云集。

除其余人外,任中正因为站了丁谓的队,被贬官。

钱惟演身为丁谓姻亲,却落井下石,因为人品过于无耻,也被朝堂排挤。

就此,以丁谓为核心的宋代第一任权奸集团倒台。

河南省开封府潜龙殿——宋太宗塑像

此处为什么称丁谓是第一任呢?

因为在宋太祖太宗两朝,因为皇帝能力太强,宰相一直未遭到重用,只是皇帝的辅助办公人员,就是负责抄文书的小秘书。

到了宋真宗时,因为太宗在位时间过久,真宗于政务不熟悉,只能依赖宰相治国,导致宋朝宰相权力变大。

因此称丁谓为这种意义上的宋代第一任权奸。

真宗一朝视为宰相权力逐渐变强的过渡一朝,这么看来,在仁宗时,宰相的权力才是真正实现了在宋代的第一次重新崛起。

丁谓的下场,文章开头就已说明,此处不再详述。

但上文还有一个问题没讲,就是丁谓为什么对雷允恭那么客气?

潜龙殿——宋真宗塑像

他不是专权的权奸吗?

对一个无实权的太监这么客气干嘛?难道要靠他亲近皇帝?

原因还真就是如此!

仁宗刚即位时,因为年纪太小确定了太后临朝代政的政治制度。

在确认太后临朝礼仪时,朝臣之间曾产生辩论。

以王曾为首的少数派(实际上就他一个人)认为,太后临朝应该遵从圣贤辈出的东汉旧制,每五日上朝一次与群臣议事。

以丁谓为首的多数派(实际上也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认为,五日上朝一次太麻烦,皇帝尚年幼,应该破除旧制,每十五日上朝一次即可,也就是在每月的朔、望(初一、十五)两日上朝。

而且,寻常时候的小事,完全没必要让太后和皇帝费心,直接群臣商议出结果,由太监将敕书传到宫中,太后盖个章走个流程就行了。

太后刘娥最后听从了丁谓的意见。

这个太监是谁呢?

当时就是雷允恭。

杨家女将中的太监执事

所以说,将雷允恭搞定之后,丁谓想呈什么折子就呈什么折子,雷允恭在太后耳边说两句软话,太后刘娥又不懂政事,说不定看都不看就盖章了!

这和现代影视剧里欺骗糊涂董事长的套路是一模一样了。

由此也可见,刘娥确实不懂政治,要不然也不至于让丁谓这样明目张胆地去笼络朝政!

和雷允恭搞好关系,自然是丁谓为了私利而行的了。

这个好关系能不能稍微有损呢?

在个人私利面前,可以;在其他问题上,不行。

我想,这是丁谓由史书带给现代人的回答。

所以说,奸臣还是忠臣,取决于实际行动,而不是所谓理想与夸夸其谈。

丁谓也曾有过成为“周公”的野心,但其目的出于私利,他行事又处处体现出自私、奸猾、爱推诿。

如此,怎能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有任何相似之处呢?

永定陵绝美俯瞰景——宋真宗及其皇后、妃子长眠地

自私、奸猾、爱推诿的宋代权相丁谓,如何在五个月内毁掉自己?_历史奇闻_第3张


标签: 自私  奸猾  推诿  宋代  权相  丁谓  何在  五个  月内  毁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