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袭人母亲病重,她盛装打扮风光返家,是合理还是无耻?

cht 2023-04-21 4次阅读

红楼梦第51回袭人母亲病重,她高调打扮,风光返家。

对这段故事,我前两天发了一篇解读,引发了论战。

留言区甚是热闹,演变成丧葬文化大讨论。

既然争论颇多,就有必要汇总解答一下。

恰逢清明节,这个话题也对景。

卓语的资深粉,不需要再次【被说服】,但不妨也看一看。

既然世间论调千千万,奇葩之说防不胜防,你看了,就有助于你与其他人交流。

01 死契家奴

我遇到的第一种质疑:袭人是活契,谁说人家死契了?

谁说?当然是原著说的。

第十九回写花家母子:

他母兄见他这般坚执,自然必不出来的了。

况且原是卖倒的死契,明仗着贾宅是慈善宽厚之家,不过求一求,只怕身价银一并赏了这是有的事呢

什么叫做卖倒的死契?

生契有年限,到了年限即触发赎回条款。

死契是终身为奴,不允许赎身。

主人于契约之外开恩放赎,另当别论。

卖身为奴后就是奴籍。

奴婢,法律地位形同牲口,通买卖。

主子可以任意对其奸淫虐打,或者不违法,或者只承担轻微处罚(根据朝代不同,法律规定不同)。

02 探母还是奔丧

第二种质疑:袭人妈还没死呢,就去奔丧吗?她是探母,穿好点怎么了?

这说法的核心是:回家与丧事无关,是奔着亲人团聚而去。

51回袭人回家的故事,很多人称之为【袭人探母】,其实大错特错!

奴才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探母】,因为她没资格请假,没资格回家。

说白了,终身没资格出府。

人们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

同理,一入奴籍永沉沦。

原著第19回袭人回过家。

但请注意,花家没来求恩典,她仅仅去了半天时间,那不是探亲,是悄悄溜号。

两者有本质区别。

宝玉跑到花家,把袭人快吓死了。

全体花家人都【见是他主仆两个,唬的惊疑不止】,你想想为什么?因为她违规在先。

家生子可以请假,因为她们家人也为贾家服务。

本着内部恩惠原则,家长可以为家生子请假。

而袭人偏偏不是家生子。

在此背景下,不到万不得已,花家不会来求恩典,一生只此一次。

所谓【病重】,实际上就是要死了,而且是必死无疑。

只因古人忌讳说死,只要丧仪还未开始,报信就称【病重】。

其实大概率,袭人妈已经咽气过了。

袭人回家就是奔丧。

重要的事说三遍,是奔丧,不是探母。

反过来说,若非奔丧,她就不能回家。

坚持说【袭人探母】的人,或许是太渴望看到底层人衣锦还乡。

但是很抱歉,袭人并非励志楷模。

你们希望看的衣锦还乡,不要寄托给奴才。

晚清太监安德海,有慈禧撑腰,何其嚣张!曾经公开娶妻,甚至都干预朝政了。

结果呢,就因为演绎“衣锦还乡”,被挂尸城头。

有他为证,你还认为,奴才配得上衣锦还乡吗?

安德海不可以擅出皇城,袭人不能擅出贾府,道理都一样。

即便主人开恩,也不是让她去衣锦还乡的!

假如真有主人如此怂恿,那就如同慈禧的角色,昏聩跋扈,知法犯法,是反面教材,为当时社会所不齿。

03 如何探病

第三种质疑:人还没死,穿素了忌讳,那不是咒人死吗?

首先要理清概念,素服有两种解释。

第一,古人居丧的专用服饰;第二,素色服饰,即灰白蓝色基调。

噩耗忽至,袭人当然不能马上披麻戴孝,在主人家也不能如此。

但她应该着素色服饰前往。

即便并非濒临死亡,单纯地探病,也应该着素色服,除去一切装饰物,以奔命的速度前往,才符合礼法。

比如第23回贾赦生病,袭人叫宝玉回屋换衣服探病,要换的,就是素色服。

“穿素了忌讳”,这想法不知从何而来。

正相反,古人非常推崇素色服。

明·方孝孺《云敞赞》:后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

清·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代父赎罪》:愚以为父兄有犯,宜令子弟素服肉袒,诣阙请罪。

清·俞蛟 《梦厂杂著·齐东妄言上·胡承业》:内一姬素服淡粧,尤娟秀。

清·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两妇年皆四十许,淡妆素服,丰韵幽嫺。

请看,素色服的作用多么宽广。

可以表达感恩,可以表达忏悔,可以表达脱俗。

只有特定喜庆场合里,着素服才犯忌讳。

除此之外,素色服饰几乎通用一切场合。

如果说素服忌讳,上面例子里的姬妾,如何被相中了?

04 主人忌讳

第四种质疑:既然为奴,就没有母亲,只有主人,穿素是咒主人。

这仍然是对素服的误解。

贾家的工作服是青缎面料,虽然不是标准的素服,也属于素色范围。

若说穿素忌讳,仆人们早就全完蛋了。

古代下人既不许穿正色,也不许大肆穿喜色。

穿素色、暗色才是常态。

高等丫鬟才允许搭配少量的喜色。

王夫人怒骂晴雯时,就说【谁许你花红柳绿的打扮】?

05 冲喜

第五种质疑:民间兴冲喜,你不知道吗?袭人是给妈冲喜的。

拜托,你知道什么是冲喜吗?难道穿个红衣服就能冲喜?

老人去世,直系后代要守孝三年,不能结婚。

为避免这个规则,民间才兴起了冲喜,本质上是为了抢时间。

冲喜的主角是具有繁育任务的男性,只有男性结婚家里才添丁,才算喜事。

袭人是卖出去的闺女,她给谁冲喜啊?就算她明媒正娶的出嫁,对花家也毫无意义。

醒醒吧!

她就像被卖给别人的牲口,这一生都不存在【出嫁】的概念。

喜从何来?

况且,冲喜必须在老人去世前办完。

绝没有到咽气了,才开始张罗冲喜的。

按你们的说法,穿个红衣服就有好处,那不叫冲喜,叫做巫术。

06 为贾府争光

第六种质疑:袭人是被选中的姨娘,穿得好贾府才有面子。

这说法,本质上也是希望看到袭人衣锦还乡。

他们还给我举例子说:你回老家办事,董事长把车借给你用,不是为了公司有面子吗?

这话恰好暴露出争议产生的枢纽:把奴隶当员工,把阶级社会当现代社会。

前面论述过:让奴隶衣锦还乡,不但没面子,而且违法。

再次强调,阶级社会要严格区分阶级,区分越明确,才越有面子。

现代社会董事长把车借员工,固然是关爱。

但如果用他的车,拉你们公司的鸡鸭鹅狗,算有面子吗?

奴才就是牲口啊。

(我无意贬低他们,但这是事实)

最可笑的是,太多人抱着【姨娘】当王牌。

请搞清楚:贱妾是奴才,不是姻亲。

即便生养过孩子,有功于家族,依然等同牲口,通买卖。

赵姨娘连个做鞋的料子都凑不齐,她的好坏,谁在乎过?与贾府面子何干?

赵姨娘任何时候都是被剥削、被打压的对象,从来没人说:多给她一点吧,咱家也有面子。

真姨娘尚且如此,假姨娘反而是贾府的面子?

王夫人捧她是真,但绝对不是为贾府面子,而是为了她自己的私利。

袭人是最高层斗法的工具人。

我文中说过,“不懂阶级差异的人,都是来贡献段子的。

” 留言区果然来一大堆段子。

07 是否应该伤心

第七种质疑:袭人从小被卖掉,他妈死了还要伤心?

袭人的确不会对亲妈有感情,假如没有这背景,也没有凤姐的捧杀,整个故事就不合理了。

这只是令故事合理的因素,而不是令其合法,令其免于批判的因素。

任何事都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构成。

评判角色的善恶优劣,是看主观。

古代特别强调孝道。

卖儿女是父母的权利,并不受谴责。

等家道好了,花母还想赎她,这就算是慈母。

你别不忿,古代就是这观念,天下无父母之不是。

就算父母要杀你,对父母的孝道也丝毫不能减少。

父母去世不悲伤,是大不孝,是封建统治者最最厌恶的罪恶。

在孝贤皇后丧仪上,乾隆足踢痛击皇长子、皇三子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

作者若真爱某角色,绝不会让她涉嫌大不孝,看看黛玉是何等爱母、恋父。

袭人对母亲极端冷漠,把显摆富贵放在头位,有这些事实就够了!这就证明作者塑造的是无耻小人,而非励志楷模。

红楼梦流行于世,始于乾隆朝中晚期。

有乾隆两个儿子的故事,你就该知道,统治者会怎样看待袭人,那个时代的人会怎样看待她。

在清朝时宝钗还没被洗白,但也有少量拥趸。

也就是说,宝钗从一开始就有争议。

但袭人却没有,清朝人对她毫无争议。

我能查到的一切书评,都把她骂得狗血喷头,以她为人类的小丑。

同理,王夫人在清朝人眼中也是人类的小丑,一个专门培养奸佞小人的蠢妇。

08 小结

我讲解古代的丧仪制度,不是说要她当下披麻戴孝,而是让大家了解,古代对父母丧事的重视。

在此背景下,袭人应以奔丧为重,起码应有悲伤急切,才符合基本的道德观。

就算她不爱母亲,哪怕为自己装一装,也该面有戚色。

花家已经求了恩典,王夫人也准了,回家奔丧是她被允许的权利。

此时无论做什么都该围绕这个主题,才符合领导的指示。

如果她哭求赶快回家,难道凤姐能不答应?可惜她是个贪慕虚荣的,凤姐知道她想显摆,就给她这个机会。

一边是母亲要死了,一边是乐不可支、耀武扬威,这都讽刺成什么了?

我们退一步说,即便她不知母亲将死,作者写得如此反差,难道不是乐极生悲?不仍然是满满的讽刺吗?

我原以为,国人一向重视丧葬,这个问题无须大费周章地论证。

没想到竟然涌出大量的反驳,让我大开眼界。

我本人并不推崇古代礼制,但要正确理解事物,就应该承认当时的社会背景,更应该承认人类的普遍情感。

我们都经历过亲人去世,那种心情,可以代入角色去想想,谁会有心情化妆几个小时?

曹公就是用最特殊的时间点,来塑造人的灵魂。

王夫人给脸、凤姐捧高、贾府花团锦绣.....所有这些都是幌子,是烟幕弹,是用来迷惑读者的。

真正要揭示的,是袭人的灵魂。

无论你说再多的理由,都无法否认她的主观。

为什么不肯正视这一点呢?


标签: 红楼梦  袭人  母亲  病重  盛装  打扮  风光  返家  合理  还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