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深情的沈国舅沈国舅的儿女们

cht 2023-06-26 10次阅读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电视剧里,演出了沈国舅家后院里正妻张大娘子和小妾小邹氏的一系列矛盾,突出了英国公独女张氏的自立自强。然而原著里英国公的独女张氏很有心计,即便沈国舅流露出想让小邹氏重新嫁人的意思,张氏也没有同意,她故意留着邹家,让邹家的恶行,消磨掉沈国舅对自己原配大邹氏的那些愧疚,厌恶透了邹家。

当然在赶出小邹氏这件事情上,说到底是沈国舅意志不坚定,如果当时他听从顾廷烨的劝告,果断地处理好内宅的事情,也就没有后面小邹氏祸害她的儿女们了。

小邹氏挑拨自己姐姐大邹氏的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对嫡母张大娘子不恭敬,她没有孩子,就想牢牢地抓住自己姐姐的孩子们。然而小邹氏品行不端,京城里高门大户一提起他们家就讳莫如深,由小邹氏养大的孩子们但凡门第高贵的人家,都看不上。

知否原著深情的沈国舅沈国舅的儿女们2

一.嫡长子: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能娶了公主

很快就到了儿女议亲的年龄,沈家的嫡长子的婚事,最让人头疼的是:嫁进他们家的儿媳妇面临两个婆婆,一个是世家大族的高贵嫡母,一个是嫁给姐夫为妾的姨母。一般的家庭来说,新妇只需孝顺嫡母便可。

但沈家的这个小妾对嫡长子有实际养育权,如果对邹姨娘不尊重,以后夫妻关系都受影响,可是让一个高门大户的嫡女去拜一个小妾,又会让人耻笑,好好的一个嫡女都被拉低了身份,连带娘家的名誉都要受损。

知否原著深情的沈国舅沈国舅的儿女们3

沈国舅给嫡长子娶妻还挑剔的不行,他觉得自己的嫡长子是要袭爵的,门第低的看不上,更比说庶女了。可是高门大族的名门贵女又都爱惜自己的羽毛,明知道沈家是“火坑”,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嫡女嫁过去受罪。

再说前车之鉴,高门媳妇有什么用?满朝文武有谁家的女儿,门第能高得过英国公的嫡女,连英国公家的女儿都过成那样了,别人家的女儿嫁过去了,还不都是“炮灰”。

知否原著深情的沈国舅沈国舅的儿女们4

1.张大娘子拒绝了沈国舅的请求

沈国舅给儿子议亲上处处碰壁,他只能去求自己的嫡妻,让张大娘子介绍她的亲友,张氏骂他:

你以为嫁到沈家是什么天大的好事?坑了我一个,还要坑亲友家的好姑娘不成?你的嫡长子从来都没有叫我一声母亲,将来找了媳妇也是孝顺他姨母。小邹氏整天挑拨你儿子说是我害了他母亲,那时候咱们两家还不认识,我太冤枉了吧!你儿子对我有成见,如果他知道媳妇是我找来的,肯定对人家姑娘不好,将来夫妻不和睦,白白地得罪了亲家。

2.沈国舅的妹妹也拒绝了他的请求

沈国舅无奈只好打自己亲妹妹小沈氏的主意,让妹妹把她婆家——郑家的女儿,介绍一个给自己的儿子当媳妇。郑家人商量了一下还是拒绝了,小沈氏很难过,觉得别人都看不上自己娘家,她的嫂子劝她说:你现在也是有女儿的人了,如果让你的女儿她的女儿还不满一周岁嫁给你的侄子,你愿意吗?

小沈氏听了,紧紧地把女儿抱在怀里,连忙摇头,她也不愿意让女儿去娘家受罪。所以沈国舅这条求亲之路也封死了。

3.沈国舅只好去找自己的姐姐皇后,姑表结亲,娶了公主

沈国舅无奈只好去求自己的皇后姐姐,最后皇后让自己的大公主,嫁给了自己弟弟沈国舅的嫡长子。也不能说嫁,在古代公主身份高贵,是主子,所以沈国舅的儿子娶公主为妻,叫尚主,古代因尊帝王之女,不敢言娶,故云:尚,有承奉、奉事或仰攀之意。

原著里也说古代大家族,除非不得已,很少有人家愿意娶公主,主要是公主身份尊贵,不能受委屈,全家还得供着,还有一条驸马不能参与朝政。但是沈国舅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家,为了儿子的前程考虑:毕竟家里有个公主媳妇,无论将来朝政如何,儿子本事如何,总不会有人欺上门来,安稳富贵总是有的。

然而沈家娶回了公主,小邹氏还是不太平,仗着自己的姐姐救过皇后,连公主也不放在眼里,挑唆着沈国舅的大儿子和公主闹腾,让公主把她当正经婆婆看待,公主大闹一场,最后不了了之。

小邹氏怀恨在心,给公主屋里一会儿塞个通房丫头,一会儿找个相好。公主大怒,进宫告诉皇后娘娘,皇后非常生气,让宫里的嬷嬷狠狠地教训了小邹氏一顿。小邹氏更加嫉恨,整天挑拨小两口吵架,结婚好几年连个孩子也没有。

二、沈家的女儿们

沈家的女儿们在小邹氏的教育下长大,本来也没有什么好亲事。幸亏皇后娘娘念着当年大邹氏的恩情,给沈家大女儿推荐了两个门第好的姑爷人选:

一个是卫王世子,温雅尊贵,才貌过人;一个是刚在边关立功回朝的薄小将军,少年英雄,英挺不凡。

英国公独女张大娘子说薄家好:人口简单,家底厚,门风好,婚后很省心。卫王世子虽好,但到底是宗室亲王,能入玉牒的侧妃庶妃就有四个,各路花草还能少得了?况是皇家,就算受了委屈,谁又能如何?

然而小邹氏挑拨沈家大女儿说:这是张大娘子不愿意让她嫁入高门。沈家大女儿也相信姨母的说法,坚持嫁入卫王家,婚后一屋子的莺莺燕燕,而且人家还是有合法手续的,能入家谱的侧妃、庶。她也无可奈何,婚后过得很不痛快。

沈国舅看着嫡长子无后,大女儿婚姻不幸,痛定思痛,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哭着让孩子们把邹姨娘送到家庙离去,沈家的大女儿也劝自己的哥哥:邹小姨没安好心。最终,小邹氏被送走了,沈家长子和公主和好,这才有了孩子。

沈家的二女儿,自小不相信邹姨娘,更愿意和张大娘子亲近,最后找了一门好亲事,是沈家邹大娘子这一房,婚姻最幸福的。

沈国舅从纳小邹氏为妾开始,就大错特错了,为了感念原配的恩情,娶回了自己的小姨子。然而,这个小姨子并没有大邹氏的远见和豁达,她搅得沈国舅后院不安稳,后来在她的挑唆下,沈国舅的儿女们婚姻也不幸福。

沈国舅的这些悲剧,归根结底还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当年他硬下心肠把小邹氏送走,让儿女们到张大娘子跟前受教,到了儿女议亲的环节,别人也就不会看不上他们家。他如果严格约束儿女们,远离小邹氏,就不会发生这些悲剧。

一个男人在婚姻当中左右摇摆,不仅会毁了自已一生,如果不及时止损,连自己的孩子们都会受到影响,沈国舅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但愿这个世界上少一些沈国舅这样糊涂的男人。


标签: 知否  原著  深情  沈国舅  国舅  儿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