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现!国人另一危机爆出,病毒、细菌感染和癌症发生率猛增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cht 2023-07-23 8次阅读

图源:视觉中国

01

“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

人类体温在170年间下降了0.4℃,意味着我们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细菌感染和癌症的发生率!”

据澎湃新闻客户端报道,研究显示,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

体温每升高1℃,免疫力就会提升5~6倍,这么看的话,蝙蝠体温能保持较高的40℃,蝙蝠的免疫力大概比人类高几百倍——怪不得蝙蝠百毒不侵,还不会得癌症......

图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据光明日报官方微信号“光明网”采访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小川教授对此现象表示:

在正常体温范围内,的确会出现体温越高,免疫力越强的现象

这是因为,体温越高,就会激活人体内更多的免疫细胞,从而能更好地歼灭入侵的病原微物种,维护身体的健康。

Julie Parsonnet

无独有偶,就在今年1月7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 · 帕森内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团队刚刚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

02

人卫健康:体温在35℃时,也是癌细胞生殖的最佳温度!

体温过低的危害:

1、肥胖

比起体重与体内脂肪的变化,体温才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只要体温升高,就能拥有即使不限制饮食、不剧烈运动也能自动燃烧脂肪的能力。因为体温上升1℃,新陈代谢也会上升12%。因而不限制饮食就能够轻易瘦下去。

此外,身体一旦变得温暖舒适,水分也更容易排出去,因此臃肿的下半身和突出的小腹,也是很容易就能解决掉的。

2、癌症

人体体温35℃时是癌细胞生殖的最佳温度。

癌细胞在胃、大肠、食道、子宫、肺等器官内部,趁内脏温度偏低时进行生殖,但相反,在温度较高的心脏、脾脏里则不能生存。

3、水肿

水肿本来是多余的水分囤积在皮肤组织下未能排出的状态。体温较低时自然会减少体液排泄,而未能排泄的体液存留在体内,首先是小腹突出和腿部水肿的重要真相。

如果让体温循环流动使肾脏暖和后,不仅使排尿顺畅,也使小腹突出和水肿自然没有了,于是会拥有水分代谢良好的体质。

4、便秘

虽说多喝水对便秘有好处,但是就女性而言,便秘基本上是因肠胃温度过低,蠕动不好而造成的。对于这些“冷肠型”的人而言,摄取更多水分只会让便秘更加恶化。

让体温循环流动以温暖小腹与肠胃,或者是泡浴这些方法会使肠胃温暖起来,便秘就会消除。

5、犯困

寒冷与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上午觉得头脑不清醒,是因为体温过低,血液不能运送到大脑里造成的。同时体温偏低的人容易因为血液循环不好而导致消沉郁闷。

另外,11月至来年3月这段寒冷的时间里,更是“冷体质”人们容易犯困的时节。

6、妇科病

对于“冷体质”的人们,寒冬时节拍拍肚子,如果有啪啪的响声,则表明肠胃囤积过多水分,从而使得下腹部冰冷。子宫肌瘤、子宫癌、卵巢癌的某些成病真相是下腹部的冰冷导致的。

7、不孕

为不孕症而苦恼的女性也都有“冷体质”的特征。让体温循环流动以温暖小腹,让子宫和卵巢的血液循环更顺畅,也就拥有了易受孕的体质。

8、入睡难

是否有过双脚冰冷,怎么也睡不着的时候?“冷体质”者一旦感觉双脚发冷,这时体内的重要血液都涌上头,因为脑内充血,使得脑神经不易休息,也就不能达到熟睡状态。

9、过敏症

是“冷体质”者常患的皮肤疾病。因为出现皮炎、湿疹、花粉症以及鼻炎等过敏症状,本来是肌肤长期处于“冷体质”而强迫性将体内的水排出、以达到健康状态的一种本能反应。

10、腰酸背痛

凡是“冷体质”者常有腰酸背痛的症状。腰酸背痛是局部长期受冷导致血液循环不好而产生的病症。

因此,幸免腰背部受冷或在酸痛难耐的地方进行热敷,会改善血液循环。

03

如何提高体温?

1、每天泡脚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临床流行病学教授廖皓磊表示加强运动、营养,的确可以提高人体基础代谢率,提高基础体温。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运动、营养需要长期坚持。

我们要提高体温,增强免疫力,需要通过物理疗法和行为疗法:冬季最好戴帽子,每天泡脚洗热水澡,多喝热水。现在大家宅在家里,无事可以泡泡脚,一天三次不为过。

2、温柔运动

在目前的特殊时期,不提倡临时抱佛脚开展高心率、高强度的运动,这样反而会降低抵抗力。

方舱医院八段锦

年轻人在家做做平板支撑、俯卧撑,在跑步机上快走,中老年人可打太极、做保养操,女士跳跳有氧操、做瑜伽等30分钟左右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时心率在120至150之间比较好,既达到运动效果,又不超过普通市民的身体承受能力。

3、参照“膳食宝塔”安排生活

近半个月“宅家”生活,不少市民从一日三餐变二餐,饮食单一化,可能还会熬更守夜。

武汉市中心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许淑芳副主任医师是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同时也是内分泌学硕士、消化内科博士、营养学博士后。

许淑芳主任认为,居家隔离期间,普通市民平常活动量减少,如果担心发胖,可参照“膳食宝塔”来安排生活。

【减】

可适当减少主食、油脂,减少热量摄入。普通成人每天应吃250~400克主食,想幸免长胖,可按下限控制在250克左右。体型较小、热量需求量少的人,可以适当再减少,但不要少于150克主食。

【保或加】

肉蛋奶菜不可少。对抗新冠病毒,人体免疫力很重要,得确保蔬菜、蛋白质的摄入。尽量多吃深色绿叶菜,每天保证1个鸡蛋、1袋牛奶。如果有需求,蛋白质、蔬菜、水果和饮水可以适当增加摄入。

【规律】

不主张一日两餐,最好按平时规律,一天至少吃三餐,中餐或晚餐分量适当减少。蛋白质要三餐均衡分配。

人口较多的家庭,建议采取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每人用专用的碗筷。


标签: 新发现  国人  另一  危机  爆出  病毒  细菌  感染  癌症  发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