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林探案(2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怎么回事?

cht 2023-08-16 9次阅读

十年动乱中的马玉林,以暮年病弱之躯,坚定地挺立在打击刑事犯罪斗争的第一线上,擒凶捉盗,功绩斐然。有人统计过,他仅在1969年那一年中,就破案六十多起,约占全县破案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有一天,他到哈拉道口、河南营子等地走了一趟,即破获各类刑事、治安案件七起。

有人据此以为,马玉林侦查案子总是很顺利的。这只是看到了一些表面现象。实际上,在同刑事犯罪作斗争中,马玉林不仅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体力,承担着风险,而且要与狡诈的犯罪分子斗智周旋,冲破重重迷雾,才能直捣他们的巢穴。

马玉林的名气越来越大,这使一些犯罪分子在作案前精心策划,在手法上变得更加谨慎和诡诈了。晚年的马玉林,面临着新的挑战。

1967年秋,木头沟公社四道梁大队圆仓里的谷子被人偷盗了。马玉林和他的学生傅金才奉命前往侦查。

在盗粮现场,马玉林发现作案者是两个人,一个穿压底棉鞋,一个穿布鞋,都有四十多岁。足迹清晰,二人立即追踪。

小傅,你在前面吧。马玉林说。他有意锻炼一下这个年轻人。

好吧。傅金才心领神会,紧走几步,顺着足迹追了起来。

一路上,凡是足迹清楚的地段,马玉林都让傅金才追在前面;如果傅金才追踪出错,或是足迹消失了,他便接过来继续追下去。师生二人就这样反复交替,互相照应,最后追进个村子里。

眼看即将大功告成,傅金才心里暗暗高兴。可是,正当他顺着那布鞋足迹向一家农舍走去的时候,又发现那足迹忽然改变方向,离开了农舍,然后往东一拐,朝村子后面的山上延伸了。

老师,你看这傅金才犹豫起来。

马玉林观察了那趟足迹,沉思片刻,然后说:再看看那棉鞋的。

傅金才接着圈踪,发现了棉鞋的足迹后,又追了起来。可是,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那足迹也同样改变方向,拐向了村后的大山。不同的是,他是往西。

马玉林好像已经意识到了什么,但是没有说破。他想了想,毅然地说:走,咱们就盯住那个穿布鞋的,也上山。

傅金才抬头望了望前面的大山,有些迟疑:那么高的山,你这年纪

没事。坏蛋能上去,我们就不能上去吗?走吧,你还在前面!

傅金才见马玉林脸上显出坚定的神情,答应一声,继续向山上追去。可是,追了一小段,他就不得不停下脚步,茫然四顾了。原来,这是一座草木不生的石头山,山上到处光秃秃的,很难留下行人的足迹。他掉线了,只好等着马玉林上来。

马玉林喘着气,艰难地跟上来了。虽然在大半辈子的放牧生涯中,他不知爬过了多少山,走过了多少崎岖不平的山路,可是,岁月不饶人,他已经年过花甲,身体变得衰弱了,现在再爬这样高的山,委实感到吃力。不过,他还是跟上来了,问:怎么不走了?

傅金才面露难色:足迹没了。

怎么没了,那不是吗马玉林手指石头上的一块青苔说,这地方没人来,那青苔怎么能划破皮了呢?不就是那个坏蛋踩的!

傅金才顺着马玉林手指的方向塑去,果然看见在一块青苔上,有轻微的蹬踏痕迹。他脸一红,继续向前追去。

可是,追了一会儿,傅金才又站下了。

又怎么了?马玉林走近了问。

足迹又没了。傅金才说,又加了一句,这回可真的没了。

马玉林低头寻觅,果然,山石上不仅没有足迹,连青苔也没有了。他不禁皱起眉头,弯下腰,在地上仔细观繁起来。忽然,他惊喜地叫了一声;小傅,快来看!

傅金才赶忙走上前,只见马玉林向地上伸出粗糙的手指,像捡一根绣花针似的,小心翼翼地从山石上捏起了什么东西,放在另一只手掌上。傅金才看清了,那是两颗圆圆的谷粒。

看见没有?马玉林咧起大嘴笑了这谷子粒就是那个穿布鞋的坏蛋鞋上掉下来的。这里就是他的足迹。再追!

可是,傅金才却表示怀疑:这可能吗?他从现场起,走了这么远的路,鞋上即使沾了些谷粒,也早就掉光了,还能掉到这里吗?

你说得也有道理。马玉林说,不过,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在现场上就看出来了,这个穿布鞋的家伙,鞋底上打了前掌,那前掌绽开了,这谷粒就是被他带进前掌里的,所以能带出这么远。

听了这入情入理的解释,傅金才从怀疑转为赞同了。他望着马玉林那深邃而炯然有神的眼晴,心中惊叹不已: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居然能在这崎岖不平的山石上发现两颗小小的谷粒!这是一双什么眼睛呀?名不虚传的神眼呢?

小傅,马下林又说,你知道这两个家伙为啥上山吗?这是他们的一个大阴谋!

傅金才一怔:怎么?

他们这是甩踪呀,想迷惑我们,把我们骗过去。马玉林气愤地说,实际上,他们就住在刚才那个村子里。你看吧,等我们下了山再追,他们准是再回村里。哼,两个鬼家伙!

傅金才听了,顿时醒悟。

在马玉林的指点下,傅金才继续追踪。果然,那个布鞋的足迹下山以后,又拐回村里了。他们继续在村外圈踪,不久又发现了那个棉鞋的足迹。最后,这两趟足迹分别进入两家农舍里。

这两家的男主人被公安机关传讯了。很快,他们承认了偷盗大队圆仓粮食的行为。这两个人,一个是土改时的农会主席,一个是村长,二人合谋干了这件偷盗勾当。他们交代:把粮食偷回来交给家人后,又故意分头把足迹带上山,然后让足迹消失,以为这样可以迷惑住马玉林。没想到被马玉林看穿诡计,还是败露了。如果不是马玉林识破假象,追踪到家,人们很难怀疑到他们身上。人们齐声赞扬马玉林宝刀不老,锐气不减。

2

然而,岁月是无情的,马玉林到了晚年,特别是七十岁以后,身体渐渐垮下来了。早年在旧身受的苦难,长期营养的缺乏,家庭的牵累,十年动乱中遭受的坎坷,长年风尘仆仆活跃在侦察第一线上的辛劳这一切都使他的身心受到摧残,到了晚年身罹多种疾病,气管炎,关节炎,肺气肿,高血压尽管这样,他还是闲不住,有案子就出去,从来没因为自己的病贻误过工作。

深秋的一天晚上,外面北风越刮越凶,寒气袭人。马玉林浑身筋骨酸痛,躺在宿舍的炕上起不来了。他一面抱怨着天气,一面用拳头捶打着腰腿。

门开了,内勤杨树本走了进来,看见他愁眉苦脸的样子,心里明白了,说:我这就烧炕,叫你暖和暖和!杨树本手脚麻利,很快就让炉膛里闪起红红的火苗,炕上渐渐温热了。马玉林伸了伸腿脚,笑了。

马玉林探案(2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怎么回事?

杨树本说:马老师,你年岁大了,以后再有那些一般的案子,就不必到现场了,让别人去吧!

马玉林没说话,只是又笑了笑。他舒展筋骨:闭上服睛眯着了。

门又开了,年轻的侦察员牛文忠匆匆走进来,对杨树本说:来事儿啦!刚才穆家营子派出所报个案,咱们得去趟。

杨树本赶紧示意小牛禁声,然后转脸看了看马玉林。可是,马玉林已经开两眼,坐了起来,问:什么案子?

小牛会意地看了看杨树本,歉疚地笑了笑,但又不得不说:没啥,就是丢了一只小猪。

马玉林二话没说,照老习惯把被褥往炕里一卷,就要下地。杨树本赶紧上前阻拦说:外面可冷了,炕刚烧热乎,你就躺着吧。再说,一只小猪才值多少钱,也用着你去?

马玉林边穿鞋边说:钱再少,也是一件案子呀!坏蛋今天偷只猪,明天就可能偷匹马我得去。

领导不是有话吗,一般案子不让你再出去了。

杨树本的话是属实的。市、县公安局的负责同志越来越认识到了马玉林多么宝贵,多么难得,应该倍加关怀和爱护。因此做出决定:除非侦查大案、要案需要,否则,不要惊动马玉林。可是,马玉林此时怎能听杨树本的,坚持说:我不去,怕找不着小猪哇!他朝小牛一挥手:你把刘仁方也喊上,咱们三个一块儿去!

杨树本见阻拦无效,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只得由他。

马玉林带着小牛和小刘,骑着自行车,来到丢小猪的社员家里。他在猪圈边发现了偷猪人的足迹,指着足迹对小牛和小刘说:这家伙是把小猪抱着走的,好认。你们把底踪好好看看,记住了,咱们一起吧!

说完,三人走走停停,循迹追踪。马玉林放着正路不走,忽而走上曲曲弯弯的小路,忽而踏上草地,虽然步履蹒跚,走得还是很快。

马玉林正走间,忽然站下了,看了看跟随着的两个青年,意味深长地说:我让你们大冷天跟我出来,不光是为了破这个小案子,也是想让你们多一些跟我一块儿追踪的机会。唉,我岁数大了,这样的机会,怕是不多啦说完,用手指着一处地面,问:这枚足迹,你们看见了吗?

小牛弯下腰,仔细辨认,摇了摇头:看不见。

马玉林又转向小刘:你呢?

小刘也趋前观察,同样摇了摇头。

唉!马玉林叹了口气,有点急了,这不就是脚印嘛!明摆着,你们还看不见?

机灵的小牛赶紧又弯下腰端详,忽然叫道:噢,看见了看见了!说着,暗中用手碰了碰小刘。小刘会意,也随声附:对,挺清楚嘛,看见了!

马玉林转怒为喜,微微笑了:对,不能粗心,得细点看嘛。我都七十多岁了,难道还让我把这点本事带进棺材里去?你们得用心学呀!

小牛和小刘对望了一眼,两人的脸上都有点发热。面对这位事业心极强、对他们寄予重望的老同志,他们深感愧疚。

又追了二里多地,马玉林在一家住户的墙外站下了,说:我不进去了,你们去把那小猪找出来吧!

小牛和小刘知道马玉林意在锻炼他们,便进院了。那家的男主人不在,女主人迎了出来,见公安局的两个人来找猪,显得惶恐不安。经问,她对小猪的事一无所知。小牛和小刘里里外外找了好久,也没发现小猪的影子。他们没有办法,出来找马玉林。

马玉林问:草垛找了吗?

两个年轻人赶紧返回院子,从草垛里找出了那只小猪。然后,他们来到生产队场院,见到那个人。

你们干啥?那个人心虚地问道

干啥,你自己干的事还不明白?

我,不就是一只小猪嘛!那人居然满不在乎。

一只小猪怎么的?小牛气愤地说,为了你这个案子,我们马老师那么大岁数了,带着病出来的,你知道不知道?

那人知道马老师指的是谁,无言以对,低下了头。

3

1979年,马玉林病情转重,组织上将他送进医院,住院治疗。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要求出院了,继续住在县公安局。遇有案子,他仍像过去一样地出现场侦查。这时,他已经是七十三岁高龄的老人了。天寒地冻,他的气管受不了,就在身上揣个小酒壶出现场,间或喝上一口酒,支撑着工作。而他平常是不喝酒的!自行车蹬不动了,他就让前面的人用条绳子拴住他的车,带他一把力,赶到目的地。

1980年末,马玉林病情转重,再次住院治疗。马玉林的健康状况,牵动着赤峰地区很多人的心,特别是广大公安干警们的心,都盼望着他早日康复。

马玉林是一个凡人,一个放了大半辈子羊、来自基层群众的普通民警,为什么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呢?

因为他是凡人中的奇人。他从多年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步法追踪技术和经验,应用于刑事侦查,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在我国现代公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是赤峰人民的骄傲。

他带入公安机关的不仅是卓绝的追踪技术,也带来了舍己为公的精神,带来了勤奋踏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每当发生了案件时,他总是头一个做好准备,待命出发;为了破案,常常废寝忘食。追踪中,越是肮脏的地方,他越是亲身前往勘查。侦查中,他翻过车,挨过打,但不避凶险,百折不挠,永往直前,直至擒获犯罪分子。

马玉林自1959年走进人民公安警察队伍后,二十多年来,一直长住公安机关。妻盲子病,家中生活困难,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节衣缩食,清贫度日。他从没有向组织叫过苦,讨过价,也从没有以职务之便和很高的声誉占过公家和群众的任何便宜。他割舍了天伦之乐,始终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战斗在打击刑事犯罪斗争的第一线。

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却是个文盲,这是历史造成的悲剧。但是,这并没影响他把自己的追踪、鉴定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党和人民。他走遍了大半个,在各地表演示范,实地侦查,传经送宝。他通过讲课和带徒弟培训了数百名学员,桃李满天下,今天,他们已经作为技术骨干活跃在全国各地刑侦战线上。由他口授、经人代笔,总结编写。

他的多种步法追踪技术资料和教材,至今仍成为刑侦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

病卧在床的马玉林,弥留之际还惦记着为之奋斗了整整一生的事业。他谆谆叮嘱着守候在他身边的学生:步法追踪技术有用,可不能扔啊!

1981年1月23日5时30分,马玉林永远闭上了他那双神奇的眼睛,亨年七十五岁。

公安部政治部、三局为马玉林的逝世发了唁电:

內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政治部并昭乌达盟公安处:

惊悉马玉林同志不幸病故,十分痛惜。马玉林同志在创建和普及我国的步法追踪技术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逝世,使我们刑事技术队伍失去了一位富有实验经验的好同志,好战士。我们表示深切哀悼,并向马玉林同志的亲属表示裹心慰问。

公安部政治部

公安部三局

1981年1月27日

是的,马玉林的贡献是巨大的。即使在刑侦科学飞跃发展的今天和将来,他的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特别是,他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他的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他的深入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为人,堪为楷模。他的形象是高大的,可钦可敬的。他是人民警察的杰出代表。

正确估价和认识同时代人,往往是困难的,特别是在这个人仅仅是个小人物的情况下。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过去没有对马玉林公开进行宣传,他的事迹至今还鲜为人知。但是,这只是时间问题。神匠鲁班,神医华佗都是后人为他们超凡的技能赋了神话的色彩,才成为世世代代被顶礼膜拜的神砥。我们相信,神眼、神踪马玉林的英名,还有他那些传奇般的动人故事,也必将为后世广为传颂。他的功缋,为他立了一座纪念碑。

马玉林同志,向你致敬!


标签: 马玉林  玉林  探案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