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某某”不是孙小果!新媒体的把关人去哪儿了?你都知道哪些?

cht 2023-08-20 11次阅读

“孙某某”不是孙小果!新媒体的把关人去哪儿了?你都知道哪些?

前几日,众多网络媒体、商业网站把新华社旧闻新推事件乌龙未久,今天又闹笑话了。

4月27日,昆明警方发布消息,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将孙某某等9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涉嫌诈骗、敲诈勒索、寻衅滋事一案移送昆明市盘龙区检察院审查逮捕,该案系中央督导组交办案件,经该院审查后,批准逮捕8人,不批准逮捕1人,案件正在侦办中。

由于该新闻的几个要素:嫌犯姓氏、中央督导组交办案件和此前的热点事件孙小果案高度雷同,于是不少网络媒体、商业网站编辑在推送该新闻时,自行将孙某某改成了孙小果。

午后,昆明盘龙区检察院对此予以否认,称此前公示的孙某某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并非孙小果案,同姓而已。由此证实,众多媒体再闹乌龙。

稍晚些时候,并不是始作俑者的央视网主动发布公告就此事向公众致歉,而这样的致歉在行业却寥寥无几。

资深媒体人士对观媒君表示,媒体在转载新闻时,未经核实根据臆想擅自修改核心事实已经属于制造假新闻的范畴,此事再次给业界敲响警钟,新媒体追速度,更要尊重基本事实。

相关评论

PUSH新闻,速度很重要,审核不可少

5月20日,一则消息出现在了朋友圈中,随即,被几大新闻客户端推送。

这则消息是将新华社于2018年发布的一则旧闻,虽然新华社确实曾经刊发过这篇新闻,但是,时移事易,一年之后再次刊发这则消息,则可以判定为是假新闻。

很快,新华社也在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中明确指出,那篇文章是虚假新闻,并将保留追究造假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连这篇文章的原作者,也在朋友圈中做出了明确的回应。对这种假新闻的出现无可奈何。

在现在的传播环境中,一则假消息出现在朋友圈里,也不算特别稀奇。毕竟,此类社交媒体中,个体发布消息的即时性、随意性是无法完全管控的。特别是在在当前中美关系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各种消息都有可能出现。

但是,稀奇就稀奇在,几大主流的新闻客户端几乎都对这则消息进行了重点PUSH。此时,敢于公然造假,发布假新闻,恐怕还没有哪家媒体平台有这个胆量。但是,这则假消息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被PUSH了。

观媒君注意到,目前影响力最大的几大商业性新闻客户端,几乎无一幸免,全部都暴露在了受众的视野中。主流的门户网站开设的APP,只有新浪没有出现在这里,腾讯则是做了辟谣。

看看几家发布假消息的APP时间,前后隔不了几分钟,这暴露出了几个问题:

一方面,说明大家都在抢快。速度,确实是现在各家媒体,包括平台型媒体最为看重的新闻业务要素之一。因为,快,就意味着第一时间吸引到眼球,注意力会直接变为流量。即便抢不到首发,至少也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跟踪报道。激烈的媒体竞争格局,没有给各个竞争主体留下太多思考的空间。对于APP来说,PUSH推送可以在用户无主动意愿,无场景的条件下,出现在锁屏移动端,是争夺用户的重要利器。只是,为了速度,也不能牺牲真实。一年之后再发的消息,脱离了当时的环境,就是彻底的假消息了。在PUSH新闻资讯之前,层层把关,是否能够落实,是存疑的。

另一方面,说明这几家的重点新闻PUSH机制很可能是雷同的,也是存在巨大业务隐患的。曾经,算法神话席卷整个新闻界,在头条系将算法推送机制演绎得炉火纯青之后,其他新闻客户端也随即跟进,整个媒介生态环境呈现头条化的趋势。如今,也需要对这种趋势进行一定的反思了。更为严重的是,在多年的灌输、培养之后,也有受众对这套算法推送机制了如指掌,甚至可能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在几大新闻客户端中生产出资讯内容,来带动平台对此类消息进行全平台推送。

在这次假新闻事件中,无论是抢快,还是算法,都能让人明显感受到人工把关人的缺失。即便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是,技术主导一切的价值观还是需要检讨,因为这会导致实务中出现太多的偏差。暴露出的这些问题,也需要思考,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重塑新闻流程,充分发挥人与技术各自的优势,将人工与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推动媒介生态环境的优化。


标签: 孙某某  不是  孙小果  新媒体  媒体  把关  人去  哪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