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黾,中药材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cht 2023-10-14 6次阅读

《中药大辞典》:水黾拼音Shuǐ Miǎn别号水马(《本草拾遗》),水爬虫(《纲目》),婆子(《东医宝鉴》),水僧人,水豆油(蔡邦华《虫豸分类学》)。

出处《本草拾遗》起原为水黾科昆虫水黾的全虫。

水黾,中药材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原形状体形颀长,黑褐色,长约1cm。

头部为三角形,稍长。

复眼1对,位于两侧;单眼退步;口气稍长,分为3节,第2节最长;触角丝状,4节,凸起于头的后方。

前胸延伸,背部黑褐色,前翅革质,无膜质部;足3对,前足较短,中、后足很长,跗节2节。

腹面灰色,体的上面被有绢样的细毛。

栖于水上,能腾跃,捕食其他小虫。

卵产于水草上。

常以丝状物包蔽。

性味《本草抬遗》:"有毒。

"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痔。

"复方治统统痔:婆子三十个,用三个纸包,每包十个,于背阴处吊挂阴干。

每包作一服,研烂,空心温酒调下,好久乃用饭。

三日连三服。

久痔脓血者,二、三十服。

(《东医宝鉴》水马散)《中华本草》:水黾拼音Shuǐ Miǎn英文名Reptile别号水马、水爬虫、婆子、水僧人、水豆油出处出自1.《本草拾遗》:水黾有毒,杀鸡犬。

水黾,中药材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长寸许,四脚,群游水上,水涸即飞。

亦名水马,非海中主产难之水马也。

2.《纲目》:水虫甚多,此类亦有数种。

今有一种水爬虫,扁身大腹而背硬者,即此也。

水爬,水马之讹耳。

3.《纲目拾遗》:按水马,四、蒲月内出浮水面,身硬脚长,沼泽中甚多,性喜食蝇。

小儿用钧竿系绳,绳头穿一蝇,掷水面,诱之即来,以四足抱蝇不放,因此获之。

起原药材基源:为水黾科生物水黾的全部。

拉丁草木生物矿物名:Rhagadotarsus kraepelini(Breddin)采收和贮藏:夏天雨后于积水处、水池处用网捕获,捕后置滚水中烫死,晒干。

原形状水黾,成虫体长3-4mm,背部黑褐色带有蓝白色花纹。

复眼大而凸起。

触角丝状。

胸部严惩,翅膜起过腹部末尾。

前足短,中后足长,中足特殊长,为体长的2倍多。

腹部9节,腹其部最宽,向末尾变尖,呈圆锥状。

若虫灰白色,在头、胸、腹部有褐色斑块。

水黾,中药材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触角、足大部分为灰色。

至第4龄和第5龄的若虫的中区灰白色至淡黄色,褐色区渐酿成黑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涯于鱼塘、池沼和较宁静的河道。

以水面上小虫及跌落水面的蝇类为食。

资本散布:散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判别,虫体长3-4mm。

头部有1对大而凸起的复眼,触角1对,丝状,多已零落。

背部黑褐色,带有蓝色的花纹,偶然有翅,翅膜起过腹部末尾。

胸部严惩,有足3对,前足短,中后长,中足专长,为体长的2倍以上。

腹部9节,腹基部最宽,向末尾变尖,呈圆锥状。

性味《本草拾遗》:“有毒。

”归全心;肝经功能主治截疟;疗痔。

主疟疮;痔疮用法用量内服:研末,5-10只。

各家阐述《纲目拾遗》:治痔。

摘录《中华本草》


标签: 水黾  中药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