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与朱德】蔡锷与袁世凯真相究竟是什么?

cht 2023-10-18 10次阅读

朱德眼中的蔡锷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体弱面白,瘦瘦的脸上,两眼相距甚宽,双颊略像女性,但口角却显得严峻、刚强。为人沉静,态度庄重他虽然命在旦夕,思想却一如既往,锋利得像把宝剑。

[美]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

袁项城借给他洋一千元

蔡锷和袁世凯的关系十分复杂。1916年12月14日,梁启超在上海举行的蔡锷追悼会上说,戊戌变法之后,蔡锷要到东京找他,湖南长沙出来只借得二毛钱,到了汉口借亲戚洋六元,由汉到京,袁项城借给他洋一千元,到东后以三百元为学费,其余均为交友及公益之用,而自己出来则步行,未尝坐过车子。深知蔡锷的梁启超此言不会是无根的,他也没有必要为袁世凯说好话,可见少年蔡锷之能顺利到日本留学,确曾得到袁世凯的慷慨资助。

不过蔡锷以士官三杰的荣誉学成归国后,一直在广西、云南等地从军,与袁并没有发生什么直接关系。直到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12日,已经是云南都督的蔡锷在给黎元洪的电文中称袁世凯闳才伟略,实近代伟人,即孙中山先生亦曾有民国大总统宜推项城之论。徒以清廷关系尚未脱离,故此次选举不及项城者,非不愿举项城,实不能举清廷之内阁总理大臣也。要之,有必为共和之时机,而项城亦自有被举总统之资望,如果大局大定,此事自在意中。但他同时又反对株守议和,主张长驱北伐,直捣虏廷,这固然是针对清王朝的,也流露出了对袁世凯的不满。1912年1月20日,他致电孙中山等人:我军乘此朝愤,何敌不破?乃甘受袁氏之愚,一再停战,旷日持久,糜饷劳师[而]不问。1月26日,他致电孙中山及各省都督,公开指责袁世凯想在北京召开所谓国民会议来决定君主、民主国体,无非为狡展播弄之地步,以充彼战备,懈我军心,他认为这只是袁之狡谋,鲜明指出民国政府已成立、总统已选出,民主君主问题无复有研究之价值,惟有简率精兵,结连黔、蜀,长驱伊、洛,期共戮力中原。他极力主张北伐,并组织了云南北伐军,发布《北伐誓师词》,其中有甘冒不韪,乃有袁贼等句子,前锋已从贵州进入湖南。2月12日,等到段祺瑞领衔的北洋军将领敦促清帝退位的通电发表后,蔡锷致电黎元洪还表示要提高警惕:

段祺瑞率军北上,促进共和,大局可望早定,甚为欣幸。惟闻段夙无种族思想,而与袁世凯关系甚深。此次忽然通款,自当推诚相与。然究竟有无别谋,亦宜密为筹备,免堕奸计,而误事机。

然而一旦清帝退位,南北和议成功,他对袁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他曾几次发表通电,坚决支持建都北京。3月6日,他在给孙中山、袁世凯等人的电文中主张建都北京,若夫祛除私见,调和感情,袁公当优为之,似可无烦过计。3月25日,他电贺袁世凯就任大总统,称袁闳才伟略,群望所归。4月11日他给上海各报馆辟谣的电文中又有况袁公一代伟人,中外钦仰语。

前后几个月,他对袁世凯的看法竟有这么大的曲折变化。总体上看,只要袁拥护共和,他就坚定地站在袁的一边,极力支持袁建立一个强固有力的政府,集中中央权力。事实上,加强国权、抵御外患是他一贯的理想,从他未公开的遗嘱里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同室操戈,兄弟阋墙,相煎太急,隐恨良多

1913年2月25日,当宋教仁遭暗杀后,蔡锷也曾通电谴责卑劣的暗杀手段,痛切陈词,声与泪并。但他坚决反对用兵,主张宋案应组织特别法庭,由法律解决,勿挟成见,勿尚意气,勿凭势力而坏法纪,勿造言词而乱听闻,尤其严禁军人干预,他说宋教仁生前于南北意见极力调和,若令身后惹起南北恶感,恐九泉之下亦不心安。即使说袁世凯必须推倒,此时正式总统选举在即,则袁之将来当选与否,宜取决于全国人之同意,自有国会解决,不能诉诸武力。当南北战争迫在眉睫时,5月17日,蔡锷曾和四川、贵州、广西四省都督联名通电,反对战争,万一有人发难,当视为全国公敌,并表示要坚决捍卫艰难缔造的民国。6月7日,他又和浙江、四川两省都督联名致电袁世凯及各省都督,进行调停,主张以法律程序解决纷争,力劝动兵。

1/41


标签: 蔡锷  朱德  袁世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