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官王竑勇斗锦衣卫,拯救百万灾民

98迷科 2024-06-21 280次阅读

锦衣卫是明朝时期直接受命于皇帝的特务机构,权力极大,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对其无不畏惧。然而,在明朝中期,却有一位文官在朝会时勇敢地打死了锦衣卫指挥使,并且最终做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他就是王竑。

一、名震天下

王竑,字公度,祖籍湖北江夏。祖父因罪被戍守河州(今甘肃临夏),王竑因此出生于此地。他自幼好学,正统四年(1439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五,殿试排在二甲第三十名。正统十一年(1446年),王竑被任命为户部给事中,以其豪迈气节和敢于直言著称。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消息传到北京,朝廷紧急召集会议。当时,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在朝会上厉声呵斥百官,试图压制对王振的弹劾。王竑愤然抓住马顺的头发,指责其为奸党,并率众官将马顺活活打死。此事让王竑一举名震天下。

二、造福地方

在北京保卫战中,王竑督军防守,表现出色,随后奉命镇守居庸关,整顿防务,成效显著。尽管曾因击杀马顺之事受到弹劾,但在于谦的保护下,王竑不仅未受惩罚,还被委以重任,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及徐、和二州,并理两淮盐课。

当时,凤阳、淮安、徐州等地洪水泛滥,灾民无数。王竑在未获朝廷批准的情况下,毅然下令开仓赈济。面对粮食不足的局面,他不顾反对,动用徐州广运仓余粮救济灾民,最终“全活百八十五万余人”,深受百姓爱戴。

三、官至尚书

景泰帝高度评价王竑的贤能,提升其为左副都御史。然而,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复辟,王竑因击杀马顺之事被除名并编管江夏。半年后,明英宗赦免王竑,让其归乡。

天顺五年(1461年),蒙古进犯庄浪,在李贤的推荐下,王竑官复原职,并成功击退蒙古军。之后,他再次受命总督漕运,巡抚淮安和扬州,当地百姓闻讯,纷纷欢呼迎拜。

明宪宗即位后,王竑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整顿军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用人问题与大学士李贤产生分歧,王竑最终辞去职务。尽管之后有大量奏折推荐他,王竑未再被重用。弘治元年(1488年)十二月,七十五岁的王竑病逝,淮安百姓为其立祠纪念。

王竑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悲壮。他在朝会中勇斗锦衣卫指挥使,为百姓开仓赈灾,救济了上百万灾民,最终官至兵部尚书。他不仅展现了一个文官的刚毅和勇气,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为民请命的职责。王竑的故事,不仅是明朝历史中的一段佳话,更是一曲官民同心的赞歌。


标签: 明朝  锦衣卫  文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