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卷九十一异僧阿秃师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翻译?

cht 2022-08-28 3次阅读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平广记·卷九十一·异僧·阿秃师

image.png

【原文】

北齐初,并州阿秃师者,亦不知乡土姓名所出。

尔朱未灭之前,已在晋阳,游诸郡邑,不居寺舍,出入民间。

语谲必有征验。

每行市里,人众围绕之,因大呼,以手指胸曰:“怜你百姓无所知,不识并州阿秃师。

”人遂以此名焉。

齐神武迁邺之后,以晋阳兵马之地,王业所基,常镇守并州。

时来邺下,所有军国大事,未出惟幄者,秃师先于人众间泄露。

末年,执置城内,遣人防守,不听辄出,若其越逸,罪及门司。

当日并州时三门,各有一秃师荡出,遍执不能禁。

未几,有人从北州来云:“秃师四月八日于雁门郡市舍命郭下。

大家以香花送之,埋于城外。

”并州人怪笑此语,谓之曰:“秃师四月八日从汾桥过,东出,一脚有鞋,一脚徒跣,但不知入何巷坊。

人皆见之。

何云雁门死也。

”此人复往北州,报语乡邑。

众共开冢看之,唯有一只鞋耳。

后还游并州。

齐神武以制约不从,浪语不出,虑动民庶,遂以妖惑戮之。

沙门无发,以绳钩首。

伏法之日,举州民众。

诣寺观之。

秃师含笑,更无言语。

刑后六七日,有人从河西部落来云:道逢秃师,形状如故,但背负一绳,笼秃师头(头原作欲,据明抄本改)。

与语不应,急走西去。

(出《广古今五行记》)

image.png

【译文】

北齐初年,并州有个阿秃师,也不知道他藉贯何地姓啥名啥。

尔朱氏未灭之前,他就已经在晋阳。

整天在郡城与乡镇间游荡,不在寺庙里居住,总与平常人混在一起。

说话怪诞但很有灵验。

当他在街上走的时候,总有许多人围着他看热闹,他就大声呼叫,用手指着胸脯说道:“怪你百姓无所知,不识并州阿秃师。

”于是,人们便叫他“阿秃师”。

北齐神武皇帝迁都邺城之后,因为晋阳是屯集兵马的军事重地,又是开创基业的地方,所以经常在并州镇守,又时时来到邺都主持朝政。

所有的军国大事,没等运筹决策者公布,秃师就先在民间传扬起来。

不到一年,秃师就被抓进城里,派人看管起来。

如不听从看管再出城门,就等于逃跑,要向看守城门的人问罪。

当时并州有三座城门,每座城门都有一个秃师同时溜了出去,派人到处捉拿,也限制不住他。

不久,有人从北州来说:“秃师四月八日那天在雁门郡市内跳楼自杀了,大家用香花给他送殡,埋葬在城外。

”并州人听了都感到可笑,便对这个人说:“秃师四月八日那天从汾水桥上走过,往东去了,一只脚穿着鞋,一只脚光着,只是不知他进了哪条胡同哪家店铺就是了。

当时很多人都看见他了。

你怎么说他在雁门死了呢。

”此人返回北州把这些话告诉了乡亲们,大家一起去挖开坟墓查看,见里面只有一只鞋而已。

事后,秃师还在并州到处游逛。

北齐神武皇帝因为制约不住他,流言不断出现,担心民情浮动,便以妖言惑众的罪名杀害他。

他是和尚没有头发,便用绳索套住脑袋。

问斩的那天,全州的民众都到寺庙去看热闹,只见秃师脸上带笑,一句话也不说。

刑后六七天,有人从河西夷人部落那里来说,在道上遇见了秃师,还是原来那个样子,只是后背上栓着一条绳索,套着秃师的光头,与他说话他也不应答,急急忙忙地往西走去。


标签: 太平广记  北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