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卷一百释证僧齐之如何理解?原文是什么内容?

cht 2022-09-27 4次阅读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平广记·卷一百·释证·僧齐之

image.png

【原文】

胜业寺僧齐之好交游贵人,颇晓医术,而行多杂。

天宝五载五月中病卒,二日而苏。

因移居东禅定寺,院中建一堂,极华饰,长座横列等身像七躯。

自此绝交游,精持戒。

自言曰:“初死见录至鬼王庭,见一段肉,臭烂在地。

王因问曰:“汝出家人,何因杀人?”齐之不知所对。

王曰:“汝何故杖杀寺家婢?”齐之方悟。

先是寺中小僧何马师与寺中青衣通,青衣后有异志,马师怒之,因构青衣于寺主。

其青衣,不臧之人也,寺主亦素怨之,因众僧堂食未散,召青衣对众。

且棰杀之。

齐之谏寺主曰:“出家之人,护身口意,戒律之制,造次不可违,而况集众杀乎?”马师赞寺主。

寺主大怒,不纳齐之,遂棰朴交至,死于堂下。

故齐之悟王之问,乃言曰:“杀人者寺主,得罪者马师,今何为见问?”王前臭肉,忽有声曰:“齐之杀我。

”王怒曰:“婢何不起而卧言?”臭肉忽起为人,则所杀青衣。

与齐之辩对数反,乃言曰:“当死时,楚痛闷乱,但闻旁有劝杀之声,疑是齐之,所以诉之。

”王曰:“追寺主。

”阶吏曰:“福多不可追。

”曰:“追马师。

”吏曰:“马师命未尽。

”王曰:“且收青衣,放齐之。

”初齐之入,见王座有一僧一马。

及门,僧亦出,齐之礼谒。

僧曰:“吾地藏菩萨也。

汝缘福少,命且尽。

所以独追。

今可坚持僧戒,舍汝俗事,住闲静寺,造等身像七躯。

如不能得钱,彩画亦得。

”齐之既苏,遂乃从其言焉。

(出《纪闻》)

image.png

【译文】

胜业寺僧人齐之喜欢与显贵的人物交往,很懂得医术,但行为举止随便,不大守戒规。

唐玄宗天宝五年五月中旬病故,两天后又复活了。

复活之后使移居于东边的禅定寺,在寺院中修建了一间极为华丽的庙堂,堂内横排陈列着七座等身大的佛像。

从此之后停止了一切交际活动。

精诚恪守戒律。

他自己说,当初死过去的时候,被送到了鬼王的法庭,见有一块臭烂肉在地上,鬼王便问他道:“你是出家人,为什么杀人?”齐之莫名其妙,无言以对。

鬼王说:“你为什么打杀了寺庙上的女仆?”齐之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在这之前,寺庙里的小和尚何马师与庙上的女仆私通,女仆后来变了心,何马师对她心怀怨恨,便向寺主诬陷她。

这个女仆本不是清白之人,寺主平日也很恨她,便乘众僧集体吃饭还没散的时候,把女仆找来,当着大家的面用竹条抽她。

齐之劝说寺主道:“出家之人,在行为、说话、意志方面,却要遵守戒律,切切不可违背;况且又是当着众僧大开杀戒呢?”何马师则极力称赞、怂恿寺主的打人行为。

寺主十分恼火,根本不采纳齐之的劝告,连抽带打,女仆便被活活打死在院子里。

因为有这件事,所以齐之明白了鬼王的问话,齐之便说道:“杀人者是寺主,得罪她的是何马师,现在为什么问罪于我?”鬼王前面的那块臭肉忽然发出声音来:“是齐之杀了我。

”鬼王愤怒地喝道:“奴婢为什么不识长辈,而要躺在那里说话呢?”臭肉突然站了起来变成一个人,正是被打死的那个女仆。

女仆与齐之你来我往地辩论了几个回合,后来便说:“当我快被打死的时候,神经迷乱,只听到旁边有怂恿寺主打死我的声音,怀疑是齐之,所以告了他。

”鬼王说:“追拿寺主!”阶下差吏说道:“寺主做的功德很多,不能捉拿。

”鬼王说:“追拿何马师!”差吏说道:“何马师的寿命未尽。

”鬼王使说:“暂且收下女仆,释放齐之。

”齐之刚进来时,看见鬼王座旁有一个僧人一匹马,现被释放走到门口时,僧人也出来了,齐之便上前施礼拜见。

僧人说道:“我是地藏菩萨。

你因为功德做得少,寿命又尽了,所以独独把你追拿来了。

如今回去之后,可要坚守僧人戒律,丢掉你与尘俗交往的那些事,住在闲静的寺院里,另造等身佛像七尊。

如果不能弄到钱,用彩笔画七幅佛像也可以。

”齐之复活之后。

便遵从菩萨的告诫住到了禅定寺。


标签: 太平广记  北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