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通为汉高祖刘邦制订朝仪要求是什么样的

cht 2022-02-25 18次阅读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彻底击溃楚霸王项羽后,大军行至定陶时,手下一干大将包括韩信、英布、彭越等联合上书,请求汉高祖刘邦称帝王。

汉高祖刘邦几次谦让,大将们几次上书,双方表演一番后,汉高祖刘邦终于同意称帝。

二月初三那天,在“汜水之阳”(即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称帝,建国号为汉。

称帝时,汉高祖刘邦对一干大臣说,秦国那些宫廷礼仪太繁琐了,咱们是弟兄,不搞那一套,一切从简,喝酒吃肉,不分彼此。

将军们听了刘帝王的话,个个高兴,人人开心。

叔孙通为汉高祖刘邦制订朝仪要求竟是汉高祖刘邦能学会

但是,过了不久,问题出来了。

和汉高祖刘邦一起打天下的一批功臣,尤其是从沛县起兵就一直跟着他的那一帮人,举止豪爽,言语耿直,但是大多没啥文化,缺乏约束。

在宴会上,武将们喝醉了,一谈起过去打仗,各个都来了精神,各自夸耀自己的功劳。

高兴了,拔剑起舞。

若彼此言语不和,争吵是常有的事情,甚至还会发生打闹。

帝王召集的宴会上,经常有人拿着刀剑,大呼大叫地砍柱子,斩案桌,闹得朝堂快变成战场了。

汉高祖刘邦觉得这群哥们的做法太没体统,但是又不知道如何约束。

这时,一个叫叔孙通的人看出了汉高祖刘邦的心思,给汉高祖刘邦提出了建议。

他对汉高祖刘邦说:“儒生虽然不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杀敌攻城,但是儒生善于守住胜利果实,善于管理朝政。

鲁地是儒学发源地。

请陛下准许我去那里招聘儒生,我带领他们制定朝仪。

”汉高祖刘邦听了后,问了叔孙通一个今天看来无厘头、有点好笑的问题。

汉高祖刘邦问他:“难不难?我能不能学会?”一个帝王居然担心自己没法学会朝仪,难道不好笑吗?本来汉高祖刘邦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汉高祖刘邦出身底层,虽然懂得驾驭人才,但是文化知识确实不高。

他手下的武将也和他一样很粗俗。

如果朝仪太繁杂,这些人会抵触。

如果朝仪制定出来却执行不下去,那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叔孙通向汉高祖刘邦保证:最愚昧的人都可以学会,更不要说尊贵的帝王了。

汉高祖刘邦笑了笑,同意了叔孙通的建议,让叔孙通全权负责这件事。

叔孙通是秦国的博士,知识渊博,精通儒学。

得到汉高祖刘邦批准后,叔孙通按照计划,到鲁地征召了一批精通三代及秦国礼仪的儒生,带领他们根据“尊敬帝王、约束臣子”的精神,按照简洁、易学、仪式感强的原则,杂采夏商周的礼仪与秦国礼仪,制订了一整套完备、比秦国朝仪更简洁的朝仪。

叔孙通为汉高祖刘邦制订朝仪要求竟是汉高祖刘邦能学会

礼成。

叔孙通带领手下儒生向汉高祖刘邦作了演示。

汉高祖刘邦满意地说:“这我也学得会嘛。

”于是他召集文武大臣,下令他们都听叔孙通的指挥,到城外去练习朝仪。

叔孙通带领儒生教大臣们学习朝仪。

练了一个来月,大臣们都熟悉了。

叔孙通便将向汉高祖刘邦作了汇报,并且请汉高祖刘邦亲自去检阅大臣们演练朝仪。

汉高祖刘邦检阅完之后非常满意。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西汉萧何已经修好了长乐宫。

元旦那天,大臣们在长乐宫正式朝贺。

新的朝仪从这一天开始实行。

元旦,长乐宫大殿上早早就布置好仪仗,严肃整齐。

到了上朝时间,大臣们按官衔大小,各就各位。

按照叔孙通制定的上朝仪式,大臣们面朝帝王,俯伏、起立、行礼、就座,没有一个人敢有丝毫错乱。

御史在旁监督,连喝酒、敬酒都有特定的规矩。

高高地大殿上,汉高祖看着眼前平日里不可一世的武将们个个表情肃穆、毕恭毕敬,往日乱哄哄的朝堂变得尊卑有序、井井有条。

再没人敢高声喧哗、拍肩搭膊。

汉高祖刘邦心里乐开了花,很是得意,不觉脱口而出说道:“吾乃今日知为帝王之贵也!”

叔孙通为汉高祖刘邦制订朝仪要求竟是汉高祖刘邦能学会

无规矩不成方圆。

叔孙通通过制定规矩,强化了上朝的仪式感,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通过制度,强化了尊卑和等级,从而让汉高祖刘邦找到了当帝王的感觉。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古代上第一个通过起义从草根当上帝王的人。

叔孙通为他制定的朝仪,不但让他找到了当帝王的感觉,也让后世的皇帝们有了效法的榜样。

叔孙通干了一件意义重大,且令领导非常满意的工作,帝王汉高祖刘邦立即升他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标签: 叔孙  刘邦  制订  朝仪  要求  竟是  学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