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燕击败了李信大军,为什么最终还是没能挽救楚国呢?

cht 2022-02-24 12次阅读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

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

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区别是:秦朝、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

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本来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后均为七雄所灭。

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朝国力最强。

除秦朝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故称“山东六国”。

在山东六国中,楚国原来具有和秦朝争夺天下的实力。

但是,在垂沙之战、鄢郢之战、蓝田之战等战役之后,楚国走向了衰落。

当然,对于疆域辽阔的楚国,也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韧性。

特别是战国末期,秦灭六国的时候,楚国一度打退了秦朝的20万大军。

至于指挥这场战役的名将项燕,无疑就是本文的主角了。

首先,项燕(?—公元前223年),周王族姬姓项国后代,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宿城区)人。

战国末年楚国名将。

对于项燕来说,是项国这一诸侯国的后人。

项国,周朝周文王姬昌一子的封国,是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存在于西周至春秋时期,姬姓,位于河南省沈丘县与项城市之间,都城在今河南省沈丘县槐店回族镇西郊,和陈国、顿国、沈国相毗邻,地跨颍水而立。

鲁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灭于鲁国,仅存项地名。

image.png

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项氏世世代代为楚将,其家族被封于项。

就项燕这位名将来说,重要活动于战国末期。

彼时,因为秦朝的不断进攻,楚国已经非常衰弱了。

比如为了避其锋芒,楚国将都城迁移到寿春,也即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一带。

当然,这依然不能阻挡秦朝消灭楚国的决心。

在战国末期,秦朝横扫六国,势如破竹,先后灭亡韩、赵、魏三国,并数次击败楚军。

燕王喜逃亡被灭后,秦王政打算攻灭楚国,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知道李信十分勇猛果断,有一天便问李信说:“我打算攻取楚国,将军估算一下,需调用多少军士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

”嬴政又问秦国军事家王翦,秦国军事家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

”嬴政就说:“王将军老喽!多么害怕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李信的话是对的。

”于是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军二十万向南进发攻打楚国。

同年,秦将李信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李信进攻平舆,蒙恬攻击寝,大败楚军。

李信再攻鄢郢,攻克了该城,于是率军西进,到城父与蒙恬的队伍会合。

在这个时候,如果继续让李信攻城略地的话,那么,楚国的都城寿春显然就危在旦夕。

于是,项燕率领楚国大军跟在秦军的后面,三天三夜不停宿休息。

等到秦军放松警惕的时候,项燕立即率领楚军进行反击,大败李信的军事,攻入秦军的两个营地,斩杀了七个都尉。

李信率残部逃奔回秦朝。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李信率领20万秦朝大军,想要一举消灭楚国,结果,在这场战役中,李信被项燕击败,只能狼狈不堪的逃回秦朝了。

当然,对于意志坚定的秦王嬴政,自然不会就此罢休。

凭借着秦朝强大的国力,秦王嬴政又一次发动了旨在消灭楚国的战役,并且派出了更多的秦军。

公元前224年,秦朝大将秦国军事家王翦又率60万大军进攻楚国,楚国人闻讯秦国军事家王翦增兵而来,便出动国中的全部兵力抵抗秦军。

在整个战国时期,秦朝出动60万大军的情况,应该只有两次,一次就是秦国军事家王翦率军消灭楚国,另一次则是长平之战。

而这,无疑凸显出秦王嬴政对于楚国的重视。

面对秦国军事家王翦率领的60万大军,项燕多次到营前挑战,秦军始终也不出战,也即老道的秦国军事家王翦这是在故意消磨楚军的锐气。

秦国军事家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洗沐,享用好的饮食,安抚慰问他们,并亲自与他们共同进餐。

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秦国军事家王翦派人打听:“军中进行什么嬉戏啊?”回答说:“军士们正在玩投石、跳跃的游戏。

”秦国军事家王翦便说:“这样的军事可以用来作战了。

与此同时,楚军既然无法与秦军交锋,就挥师向东而去。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秦国军事家王翦即率军尾追,令将士们发起突击,大败楚军,直至蕲县之南。

在这场战役中,项燕最后败给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秦国军事家王翦,,楚军于是溃败逃亡,楚国也随之灭亡。

由此,当作楚国最终一位名将,项燕已经尽到最大力了,只是因为当时的楚国和秦朝存在很大的实力差距,这让项燕无法再一次力挽狂澜。

最终,关于项燕之死,《史记》中就有两种不同说法:

说法一:始皇二十三年,秦复召秦国军事家王翦,彊起之,使将击荆。

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

秦王游至郢陈。

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

二十四年,秦国军事家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说法二:楚霸王项羽初起时,年24。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秦国军事家王翦所虏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image.png

对此,在不少古代学者看来,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司马贞《索隐》云:“不同者,盖燕也秦国军事家王翦所围逼而自杀,故不同耳。

”项燕死的时间,依《史记·秦始皇嬴政本纪》的说法为始皇二十三年,也即公元前224年。

在项燕战死沙场之后,秦始皇嬴政不仅消灭了楚国,还成功一统六国,建立了秦国。

不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在秦始皇嬴政去世后,秦国各地的起义蜂拥而起。

其中,就项燕的后人楚霸王项羽,更是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国的主力,从而加快了秦国的灭亡。

从这一角度来看,楚霸王项羽也算是为项燕报了大仇了。

对此,你如何看呢?


标签: 秦朝  项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