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曹魏名将、书法家,屡出奇谋,工于书法

cht 2022-08-10 11次阅读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

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

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

献策于司马昭,粉碎曹髦的夺权企图。

随军平定诸葛诞叛乱,屡出奇谋,时人比之为张良。

累拜司隶校尉,插手朝廷大小事务及官员任免。

景元年间,力挺司马昭伐蜀计划,拜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

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之战中,配合邓艾分兵进取,最终灭亡蜀汉。

拜司徒,封县侯。

功成之后,萌生不臣之心,勾结蜀将姜维,图谋据蜀自立,打压太尉邓艾。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讨伐司马昭,为部将胡烈所害,死于乱军,时年四十岁。

钟会工于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评其为“妙品”,仅次于“神品”。

又精通文赋和玄学,著有《魏钟司徒集》。

image.png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钟会出身颍川士族钟氏,是太傅钟繇的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幼弟。

母亲是钟繇之妾张昌蒲。

少年时聪慧敏捷异常。

钟会五岁时,钟繇带着他去见蒋济,蒋济认为钟会“非常人也”。

等到钟会长大之后,有才数技艺,博学多闻,尤其精通玄学。

弱冠时,与名士、玄学代表人物王弼并知名。

正始五年(245年),起家担任秘书郎的职务。

正始八年(247年),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249年),任中书侍郎。

高平陵之变(249年)后,权臣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相继成为曹魏政权的幕后执掌者。

钟会早年受到司马师赏识,是司马氏的重要幕僚。

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同为名门公子的钟会与司马兄弟很可能在年轻时就有所交往。

正元元年(254年),高贵乡公曹髦即位时,赐与钟会关内侯的爵位。

钟会私下对司马师评价曹髦:“才同陈思(曹植),武类太祖(曹操)。

精炼策数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和文钦在淮南起兵谋反。

当时大将军司马师新割目瘤,身体还未恢复。

朝廷大多数人认为:让太尉司马孚前去平叛就可以。

只有傅嘏、王肃和钟会力劝司马师亲征。

司马师东征毌丘俭时,钟会随军主管机密事宜,卫将军司马昭率领大军的后继部队。

后来,司马师骤亡于许昌,司马昭统领大军,令钟会运筹帷幄。

在此司马氏内部权力仓促交接之时,朝廷发诏书给尚书傅嘏,以东南刚刚平定为理由,让司马昭留在许昌,负责内外接应,由傅嘏率领军队回朝。

魏帝曹髦此举是想夺回司马氏的兵权。

钟会与傅嘏密谋,让傅嘏上表,和司马昭一同出发,退到洛水之南屯兵驻守。

于是,朝廷不得已,拜司马昭为大将军、辅政;以钟会为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事邑三百户。

甘露二年(257年),朝廷任命诸葛诞为司空,招其回京。

当时钟会母亲去世,正守丧在家,98迷科,他算定诸葛诞必不从命,于是驰马报告司马昭。

司马昭认为事已至此,不再追改。

后来诸葛诞谋反,并向东吴寻求援兵。

司马昭带着魏帝统帅二十六万大军亲征,圣驾停驻在项县。

司马昭率领大军到寿春,钟会再次随行。

当时东吴右大司马全琮之子全怿、孙全端、全翩、全缉等率领三万大军来救援诸葛诞。

全怿兄长的儿子全辉、全仪留在建业,二人因为惹上官司,带着母亲和数十曲部渡江,投降了司马昭。

钟会设计,秘密替全辉、全仪写信,派遣全仪、全辉的家人进城送信给全怿,说吴主因全怿等人不能拿下寿春而暴怒,要杀尽他的家人,故而才逃往北方。

全怿等人闻讯 内心恐惧,于是开城投降。

投降的人都受到礼遇,从此城中的诸葛诞开始人心背离。

后来攻破寿春,钟会出谋划策最多,因此越来越得到司马昭的宠信。

时人都将他比作西汉谋士张良。

大军撤还后,朝廷欲升钟会为太仆(九卿之一),但他坚决拒绝。

以中郎官的身份在大将军府任记室,是司马昭心腹才可以担任的职位。

因为讨平诸葛诞有功,钟会被授予陈侯的爵位,他亦反复辞让。

曹髦下诏,表彰他功成不居的处事态度。

景元二年(261年)前后,钟会升迁为司隶校尉。

虽然身在外任,但朝廷大小事务和官吏任免权,钟会无不插手。

名士嵇康等人被杀,都是出于钟会的谋划。

image.png

兴兵伐蜀

景元年间,司马昭以蜀汉大将姜维屡屡骚扰边疆,料想他们国土狭小,百姓疲惫,财力将尽,想要派大军伐蜀。

群臣皆以不可行,唯独钟会说蜀汉可以攻取。

于是,预先与司马昭共同策划谋略,勘察地形,纵论形势。

景元三年(262年),钟会受封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

景元四年(263年)秋,魏国举兵攻打蜀汉,命邓艾率三万多人向甘松、沓中等地牵制姜维,诸葛绪率三万多人向武街、桥头等地截断姜维的退路。

钟会为主将统兵十馀万,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兵。

钟会命牙门将许仪在前修路,自己率领大军跟在其后。

过桥时,战马蹄陷入坑中,钟会不顾及许仪先父许褚立下的汗马功劳,将许仪斩首。

诸军闻之,无不惊恐畏惧。

当时,蜀汉命令各个防守据点都不要交战,退回汉、乐二城固守。

钟会让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统领万人,分别包围汉城和乐城。

钟会西出阳安口,派遣人祭拜诸葛亮之墓,下令军士不得在其墓附近牧马砍柴。

钟会又派护军胡烈等走在前面,攻破关城,得到那里储藏的粮食。

姜维从沓中撤回,行军至阴平,晃点欲断蜀军后路的诸葛绪;纠集兵力,想杀回关城,未到便听说关城陷落,于是退向白水,与张翼、廖化一起防守剑阁抵御钟会。

钟会发告《移蜀将吏士民檄》劝蜀地军民投降。

邓艾追剿姜维直至阴平,想绕过剑阁,从汉德阳进入江油、左儋道,到达绵竹,趋近成都。

便邀诸葛绪一同走阴平道。

诸葛绪以没有收到向西进发的命令为由拒绝了邓艾,进军白水,与钟会会师。

钟会派遣田章等人从剑阁西南方 直出江油。

行军不到百里,田章先攻破了蜀汉伏兵三个营垒,邓艾让田章为前锋,长驱直入。

钟会与诸葛绪的部队直奔剑阁。

不过,钟会想独揽军权,密报说诸葛绪畏缩不进,于是将他押进囚车运回京城。

这样一来,大军都由钟会统领了。

蜀汉军队占据天险地势,死守剑阁。

钟会大军进攻剑阁,没有攻下来。

冬十月,司马昭已经因各路战线频繁报捷,受封晋公、加九锡。

魏军攻关不克,运粮路程遥远,钟会便开始商量退兵事宜。

这时,邓艾奇袭得手,率军攻破绵竹,击杀诸葛瞻父子。

姜维等听说诸葛瞻已被打败,率部下向东去往巴郡方向。

钟会即率大军到达涪县,同时派遣胡烈、田续、庞会等追赶姜维。

邓艾率兵逼向成都,刘禅率众投降,蜀汉正式灭亡。

刘禅派人命姜维向钟会投降。

姜维行至广汉郪县,将自己的符节送给胡烈,又从东道向钟会投降。

钟会下令禁止将士抢掠,礼贤下士,用以安抚蜀地官吏。

又结交蒋斌和蒋显,和姜维情好欢甚。

十二月二十四日,朝廷下诏,以伐蜀之功劳,册封钟会为司徒(三公之一),并封县侯,食邑万户。

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封邑千户。

image.png

居功自傲

平蜀后,钟会有谋反之心。

他忌惮的只有邓艾。

同时邓艾破蜀后居功自傲,承制专事,钟会便密白司马昭说邓艾有反状。

同时,卫瓘、胡烈和师纂等人也上书说邓艾有悖逆之举。

正月初一,朝廷下令用囚车押送邓艾回京。

司马昭担心邓艾不服命令,命令钟会进军成都,监军卫瓘打前阵,拿着司马昭手书押邓艾进囚车。

邓艾被押后,钟会马上赶到成都,统率大军,威震西土。

自认为功名天下无比,不愿再屈居人下。

加之猛将精兵都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举兵反叛。

钟会打算派姜维率蜀兵出斜谷,占领长安,再派骑兵经陆路、步兵经水路夺取天下。

钟会收到司马昭的书信说:“我担心邓艾不服命令,今派遣中护军贾充率步兵和骑兵万余人入斜谷,驻扎在乐城。

我亲自率十万大军驻扎在长安。

我们不久就可以相见了。

”钟会得信后大惊,对亲信说:“仅仅抓获邓艾,相国知道我一人就能做到,他领大军而来,必是发现异状,我们应当迅速出发。

如果顺利,可以得到天下。

如果不顺,还可以退回蜀地学刘备偏安一隅。

自以淮南之战以来,我从未失策,已远近闻名。

我这样功高名盛的情况,哪能有好的归宿呢?”

钟会于正月十五到成都,先送走邓艾。

十六日,召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的将士以及蜀国旧官,在蜀国朝堂为魏明帝郭皇后发丧,并假借她的遗命,起兵废掉司马昭。

钟会让众将士在版上写下同意作为凭证,委派亲信率领各路军队。

但是魏将们并不跟从。

于是钟会把他们都关在益州各官府中,派兵严加看守。

钟会有一个器重的部下叫丘建,是胡烈旧属,他对钟会说:应派一名亲信为胡烈端饭倒水,诸牙门将也应按例备一员侍从。

胡烈趁机编造谎言说,钟会已挖好大坑,想把将官一个个打死,埋在坑中。

”众牙门将的亲兵们也把这个谣言口口相传,一夜之间大家都有所耳闻,人心浮动。

有人对钟会建议:“应把牙门骑督以上的官吏全都杀死。

”钟会犹豫不决。

十八日中午,胡烈部下与胡烈的儿子出门敲鼓,各路军士也没人统领,都涌向城门。

当时钟会刚给姜维铠甲兵器,听外面有兵作乱,钟会惊问姜维如何是好。

姜维说:“但当击之耳。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八日,钟会与姜维死于兵变,终年四十岁。

钟会死后,魏军无人约束。

数日里,蜀中军众钞略,死丧狼藉,钟会帐下将士数百人被杀。

姜维妻子儿女皆被杀。

原蜀汉太子刘璿、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斌、太子仆蒋显、大尚书卫继等也被乱兵所杀。

关羽家被庞德子庞会灭门。

邓艾部下追上囚车,欲迎回邓艾。

卫瓘指使田续杀掉邓艾父子,师纂等也被杀。

因邓艾被定有谋反之罪,邓艾在洛阳的诸子也都被杀,其妻和诸孙流放西城。

其后卫瓘约束诸将,成都之乱方平。

钟会未娶妻,养兄二子。

钟邕随钟会作乱,一同被杀。

养子钟毅和侄子钟峻、钟辿也都下狱,应论死罪。

司马昭代表魏帝曹奂下诏,说念及钟繇、钟毓的功劳,仅处死钟毅和钟邕诸子,赦免了钟峻、钟辿,有官爵者如故。

司马昭默认向雄给钟会收尸。


标签: 钟会  曹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