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涌动“旅游潮”—盐边县格萨拉景区加快联动融入天府旅游名县创建

cht 2022-12-22 15次阅读

景区涌动“旅游潮”—盐边县格萨拉景区加快联动融入天府旅游名县创建

格萨拉景区大门旁一景

四川新闻网攀枝花11月11日讯(梁波文/图)11月8日,立冬节气。

尽管攀枝花市区白天的气温依然温暖,但盐边县格萨拉景区已经呵气成雾了,明亮却并不温暖的太阳下,远近的山峦、草甸、树木、民居都笼罩着隐隐约约的寒霜。

与萧瑟的气温不同的是,在景区范围内的岩上村庄、景区景点,到处都是熙攘往来的车辆、人流,各村田间地头繁忙的燕麦、荞麦、土豆采收场景热闹非常。

今年以来,为了全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盐边县加速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县域旅游业的全域化、全景化水平,推动“旅游一业突破,引领多业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和新格局形成。

在此背景下,作为盐边重要旅游核心区块的格萨拉景区积极主动融入,做实、做深、做细“山上是景区、山间山下是产区,共建农文旅融合区”的三区联动模式,广泛拉开以联动促创建的大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农业特色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加快景区带产区、公司带群众的力度,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景区掀起了旅游发展的新一轮热潮!

景区品质提升“加速跑”——一年之内“三大硬件”落地

8日上午9点过,穿着一身簇新彝族察尔瓦的景区讲解员沙金华,带着从深圳来的20多人的旅游团队从主景区驱车前往生态景区。

这位33岁的彝族青年在5年前还是韭菜坪村的贫困户,成为景区讲解员后,因为出色的讲解,去年刚获得四川省首届金熊猫讲解员称号。

刚进景区大门口,面对车窗外一条崭新、宽畅的双向沥青道路,沙金华金牌讲解员的作用便发挥出来:“这条路是我们县委、县政府为了提升景区品质投资了1100万元于今年9月刚建好的,直接通到生态景区、绿石林景区,坐在车上看风景很舒适。

车上的深圳游客们发出阵阵惊叹:“哇塞,没想到这大山里还有这么高规格的道路。

正如沙金华所言,为了全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盐边县委、县政府加快推进格萨拉国家级地质公园、绿石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工作,把在格萨拉景区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景区品质,做为重要的工作抓手。

据了解,今年以来,格萨拉景区已有一条路、一个加油站、一座旅游厕所“三大硬件”建成投入运行。

一条路,是景区门口至上村村的7.9公里高标准道路。

此前,由于景区及周边村寨的各类建设项目增加,对景区主干道的损坏较大,多处路面出现坑洼、凹陷,给过往车辆行驶增加了安全隐患、通过能力减弱,为此盐边县委、县政府在本级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项资金,于今年9月建成新路,连接了多个景区道路接口以及韭菜坪、茅坪子、大湾、后元等村(组)的通村公路接口,直接受益群众4000余人。

一座厕所,是景区自驾车营地、位于接待中心停车场一侧的新建高标准旅游厕所。

该旅游厕所于今年8月投入使用,一次可以供42人同时如厕,缓解了景区接待中心一直存在的厕所位紧缺问题,即使在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也能有效解决游客如厕难,让景区完成了“旅游品质革命”“厕所革命”,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

一座加油站,是省道216线边、从攀枝花方向至景区内240米处的新建加油站。

该加油站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结束了格萨拉景区方圆20公里范围内没有加油站的历史。

景区产业围着“旅游转”——景区农民向旅游村民悄然转型成风尚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加快茅坪子、上村、后元等村的脱贫成果巩固,今年以来,在盐边县格萨拉景区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景区以旅游为切口,着力将景区生态资源、脱贫村农特产品资源转化为旅游发展资本,让景区及周边村的产业围着“旅游转”,抓实、抓牢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路径,推动景区农民向旅游村民悄然转型。

中午时分,上村村的村民罗华正带着一群人在自己家的燕麦、荞麦地里收割着,当天有20多亩地要采收完毕。


标签: 天府  融入  联动  加快  萨拉  盐边县  旅游潮  涌动    景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