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最新估算指出地球上的蚂蚁数量大约有2万兆只

    科学家最新估算指出地球上的蚂蚁数量大约有2万兆只(神秘的地球uux.cn)据CTWANT:对大多数生态系来说,蚂蚁都扮演最不可或缺的角色,世界各地也几乎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但地球上的蚂蚁总数可能超乎人们想像,据科学家最新估算指出,全球的蚂蚁数量大约有2万兆只,远超过人类已观测到的宇宙恒星数量。科学家表示,目前已发现超过15,700种蚂蚁,其中有近三分之二在热带森林与大草原,与之相对的,蚂蚁在极地与都市中的数量较少,不过也和森林、草原中的蚂蚁一样,扮演相当重要的生态角色,若能...

    2022.10.08

  • 发现金星表面拥有2万座城市废墟是否意味着金星文明存在?

    现在,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规模是930亿光年,其间包括很多的类地行星,为人类未来完成星际移民带来了曙光和期望。尽管现在科学家们的首选移民星球仍是先从太阳系中寻觅,可是太阳系并没有让科学家们绝望,火星和金星都是科学家们考虑的领域之一,而金星更是由于与地球十分的挨近,被科学家们亲热的称之为“地球孪生兄弟”,甚至还在金星上面找到了很多的城市废墟和金字塔。首先,先让咱们了解一下金星的基本参数,金星不仅与地球巨细相仿,并且就连内部结构也与地球彻底一样,从质量上看金星是地球的60%,直...

    2022.10.08

  • 《自然·地球科学》: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基于生物标志化合物单体同位素重建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时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及古海洋初级生产力群落结构的演化(神秘的地球uux.cn)据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沈佳恒研究员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arly and late phases of the Permian–Triassic mass extinction marked by different atmospheric CO2...

    2022.10.06

  • 《National Science Review》杂志:新模型预测超级大陆Amasia将在3亿年后形成

    《National Science Review》杂志:新模型预测超级大陆Amasia将在3亿年后形成(神秘的地球uux.cn)据cnBeta:科廷大学研究人员的新模型模拟了未来3亿年的构造板块运动,预测了一个名为Amasia的超级大陆的可能形成。该模型估计太平洋将消失,美洲与亚洲将发生碰撞。“在过去的20亿年里,地球上的大陆每隔6亿年就会碰撞在一起形成一个超级大陆,这被称为超级大陆周期,”新研究的主要作者黄川(音译)解释说。“这意味着,目前的大陆将在几亿年后再次聚集在一起...

    2022.10.04

  • 《进化应用》杂志:进化在发挥作用 切尔诺贝利禁区内的青蛙变黑

    《进化应用》杂志:进化在发挥作用 切尔诺贝利禁区内的青蛙变黑(神秘的地球uux.cn)据cnBeta:New Atlas报道,进化是环境压力迫使物种适应的结果,而很少有环境能像切尔诺贝利禁区那样施加压力。一项新研究显示,放射性区域内的青蛙似乎比该区域外的青蛙变得更黑,这就是进化的作用。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向环境中释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它现在处于一个包括2600平方公里的禁区中心。如果说从人类有史以来给世界带来的最严重的灾难之一中可以找到一线希望的话,那就是该地...

    2022.10.04

  • 新西兰陶朗加海滩大白鲨尸体内脏被掏空 海洋生态学家:可能遭到虎鲸攻击

    新西兰陶朗加海滩大白鲨尸体内脏被掏空 海洋生态学家:可能遭到虎鲸攻击(Supplied)(神秘的地球uux.cn)据ETtoday(实习记者 谢晓菁):大自然中,弱肉强食是永远不变的法则,连凶猛的大白鲨也会遇到敌人。新西兰就有一名男子毛德里(Tao Moudley)日前在陶朗加(Tauranga)一处海滩冲浪时,看见一具大白鲨的尸体仰躺在沙滩上,而且整个躯壳破烂不堪,更发现它的内脏被掏空,凄惨模样让人毛骨悚然。综合外媒报导,毛德里在9月23日前往海滩冲浪时,惊见一只大白鲨仰...

    2022.10.03

  • 南沙珊瑚礁古生态及演变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南科一井化石珊瑚及其典型骨骼微细结构特征(Zhao et al., 2021)(神秘的地球uux.cn)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珊瑚岛礁是南海最重要且特殊的生物地质复合体,在维护我国海洋领土完整、行使国家主权、资源供给及生态和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礁岩沉积作为记录珊瑚礁发育历史的“档案库”,对研究珊瑚礁地质发育与生态演变规律并促进岛礁管理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第四纪与现代珊瑚礁关系最为密切,但目前对第四纪以来珊瑚礁古生态及演变机制的认识明...

    2022.09.30

  • 地大研究团队“古今结合”探索海洋与全球变暖新进展

    俄罗斯泛北极河流热排放对北极海冰消融的影响机制“西赤道太平洋-南大洋”热耦合机制(神秘的地球uux.cn)据地大新闻网(通讯员 殷茵 乔云花):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宫勋教授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9月刊上以“一期两刊”的形式发表论文探究海洋与全球变暖。在《中全新世增强的河流热能排放入海促进北冰洋海冰融化》一文中,宫勋与合作者一起基于东西伯利亚陆架沉积岩心,依据放射性碳和石英释光测年技术建立起年代地层框架,分析了其沉积环境,通...

    2022.09.30

  • 英国《Nature》杂志:4.36亿年前灵动土家鱼为脊椎动物成对附肢起源提供关键化石证据

    图1 灵动土家鱼正型标本照片(彭礼健摄)及解释性素描(史爱娟绘)图2 灵动土家鱼三维复原模型(杨定华制作)图3 灵动土家鱼生态复原图(郑秋旸绘)图4 鱼类偶鳍起源的两种学说A.鳃弓假说; B. 鳍褶假说; C-F.现在生物学对“鳍褶假说”的丰富和发展,并提供了来自基因、发育和胚胎学的证据(A-C.引自Pieretti et al. 2015, PNAS;Freitas et al. 2006, Nature; D, Tanaka et al. 2002, Nature; E...

    2022.09.29

  • 杨树群Pando第一次面临着分裂成几个不同部分的危险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杨树群Pando第一次面临着分裂成几个不同部分的危险(神秘的地球uux.cn)据cnBeta:犹他州立大学的一位生态学家警告说,世界上最大的生物之一,一个共享单一根系的基因相同的树木群落,在其漫长的历史中第一次面临着分裂成几个不同部分的危险。这个独特的杨树群被称为Pando,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首次被怀疑为不寻常的东西。随后几年的基因测试显示,这个占地100英亩(40.5公顷)的群落中的每一棵树都是彼此的克隆,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共享一个巨大的地下根系。这...

    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