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花之喜,状元之忧古代科举考试的奇特现象你都知道哪些?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状元、榜眼、探花是最高荣誉的象征。然而,有趣的是,有时候中了探花的人比中了状元还高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探寻这其中的原因。  一、科举考试的选拔制度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殿试是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选拔出的人才被称为“进士”。进士分为三等,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其中,状元是第一名,榜眼是第二名,探花是第三名。按照常理,状元应该是最高兴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二、探花的优势  1....

    2023.12.26

  • 7月4日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八股文只是封建王朝的游戏真相究竟是什么?

    7月4日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八股文只是封建王朝的游戏 历史上的今天,跟着萨沙每天学半分钟历史。1904年7月4日,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科举制始于隋朝,持续了一千三百年。比照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可谓是一项创举。 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世袭制,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 以为例,即便到了封建王朝末期的满清,仍然有大量世袭贵族,还有著名的八大铁帽子王。 这些铁帽子王世世代代都是贵族,由国家提供巨额财富供养他们的子子孙孙。 国家无论强盛还是衰败,铁帽子王们的富裕生活不受丝毫影响...

    2023.11.10

  • 科举考试的四个等级:童生试通过为秀才(殿试为最终考试)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古代科举考试是众多学子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方式,为此古人寒窗苦读数十载。但是想要夺魁,想要站在所有人之上,要经历四个阶段,这也是科举考试的四个等级。 科举考试的四个等级 童生试,也叫做童试。在明代的时候是提学官主持,到了清代则是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等到院试合格之后会得到生员(秀才)资格。之后才能够进入府、州、县学学习。 乡试,明清的时候每三年就会在各省的省城举行一次考试,皇帝会委派主考官,这次考试结束之后会将结果发布在正榜和副榜...

    2023.09.15

  • 揭秘古代科举考试:才子唐伯虎曾ldquo;作弊rdquo;?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每年的高考为了防止作弊,管理非常严格,现代高考更是为了防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作弊手段,而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把控。其实高考作弊在古代也存在,古代高考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也是如临大敌。  贡院考生“装备”大全  根据南京地方志资料显示,古代高考的考生们有“标准装备”:手提灯笼、书箱、食品等,胸前挂着一个卷袋,用来放置试卷笔墨。卷袋一般是用蓝布制成。  档案显示,古代考生“装备”也大有讲究。秦淮区文化局局长赵久明告诉记者,即将建成的科举博物馆内的展品除了有科举书籍、试卷等等以外,...

    2023.09.12

  • 【清朝科举制度】清朝科举考试有多难?来做做这套科举题就知道你都知道哪些?

    尽管以前的科举跟现在的高考绝非同一回事,但许多人还是忍不住要拿科举来比附高考。好吧,既然如此,又到高考时间了,考生已坐进了考室,考室外的我们也来聊聊科举吧。今天不聊别的,只聊科举考试考什么。你会不会以为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做八股文只是明清时期的要求,唐宋时期的科举,从未有八股文之说。而且,八股文只是明清科举考试的其中一场经义试题,除了试经义,还要考诗赋,考论,考策,远不是“八股文”三个字所能涵盖的。当然,八股文这东西,确实束缚人思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8月,清廷...

    2023.09.08

  • 我国历史上有没有百岁以上的老人参加科举考试呢?真相究竟是什么?

    乾隆年间,一位叫王健寒的番禺老童生,99岁还能参加考试。另一位高龄考生叫黄章,他是广东顺德人,60多岁时成为秀才,83岁被选拔到国子监,成为国子监的正式学生。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康熙三十八年(1699)八月初九的凌晨,顺天乡试门前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点名工作。当点名者叫“黄章、黄章”时,只听见人群中一阵喧哗,并未听到黄章的回答声,只好又叫:“黄章来了吗?国子监的黄章来了吗?”这时一个苍老的男中音回答到:“我来了,在这里,不要着急,等等!”这时只见两个年轻人搀扶着...

    2023.09.02

  • “清末状元”张謇原本只是科举考试的第六十名真相究竟是什么?

    张謇中国唯一一个第六十名的状元光绪二十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岁。为了祝贺她六十寿诞,皇宫里头特地设立了个规矩:这一年要增考一期恩科状元。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本来状元是三年考一科,这次它不受这个三年之限。这一年去考的人也不少,在初考的时候呐,张謇考的六十名贡士。在京城,从乡试、会试一直到殿试,一共花了三十五天。在这三十五天当中,张謇也认识了不少人,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先生。他对张謇比较了解,晓得他有学问,也想成全他。正好他这时又考了六十名。翁先生...

    2023.08.29

  • ldquo;号子rdquo;最初指科举考试ldquo;号房rdquo; 后成监狱牢房代称真相究竟是什么?

      人的日常口语把监狱里的牢房俗称为“号子”,比如说谁谁谁进了“号子”,也就是进了监狱牢房的意思。甚至一些文学著作和新闻媒体也常常使用这一称谓。监狱就是监狱,牢房就是牢房,跟“号子”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这一俗称出自古代的科举考试。据《明史·选举志》载:“试士之所,谓之贡院;诸生席舍,谓之号房;人一军守之,谓之号军。”科举考试都在贡院进行,为便于管理,贡院里考生的每一个房间都要编号,但这个编号的依据可不是现在的一二三四或者ABCD,而是《千字文》。《千字文》每四字一句,共二...

    2023.08.27

  • 古代趣闻:历史科举考试现场就有古人打广告是怎么回事?

    可与松花相媲美,敢同虾酱做竞争。在北京众多的老字号中,若提起王致和臭豆腐,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就连尝遍了珍馐美味的慈禧太后,都对它赞不绝口,将其列为御膳小菜,赐名青方。 从金榜落第到一臭万年,从弃仕从商到衣锦还乡说起来,这位隔壁老王的发家史,就是又一个草根逆袭的傲娇故事嘛 ​ 清康熙八年1669年,京城举行会试。全国各地的优秀考生闻讯赶来,他们都是各地乡贤推荐,通过层层考试选拔上来的举人,会试竞争非常激烈。然而,落榜者中仍有不少佼佼者,王致和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普...

    2023.07.20

  • 历史上最牛的科举考试是真的还是假的?

    我国历史上最牛的一届科举是在宋朝,当时科举的前三名默默无闻,前三之后能人辈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式,由于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次进士考试终止,历经了一千三百年。每届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极少,隋唐史录取进士每次不超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宋代的时候就多了,每次可以录取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但是这个录取的比例也是非常低的,所以说能上金榜的人都是人中龙凤。 在宋朝有一届科举是...

    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