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怎么预防

98迷科 2024-05-16 3次阅读

1、预防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孩子在得了化脓性脑膜炎之后,存在的各种风险是非常大的。其中生命危险和后遗症是最让家长揪心的。我们能不能在早期就对该病展开预防工作,从源头上杜绝化脓性脑膜炎对孩子造成损伤呢?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可预防的,通过预防工作,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感染率。预防工作,从孕期到产前,一直到围产期和产后都不能松懈。

首先在孕期是准妈妈,应该防止自己被病毒细菌感染到的可能。因为这种感染很可能就会为孩子感染化脓性脑膜炎埋下隐患。临近预产期,准妈妈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防止感冒发热这些疾病的发生。

在生产时,接产人员应该对器械及双手严格消毒。宝宝出生后,家长应注意宝宝皮肤的护理,注意保护好孩子的脐部,防止被水或是尿液浸湿后引起感染。如果发现脐部被浸湿,应帮宝宝及时吸干水分,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孩子的皮肤粘膜受损,降低感染几率。孩子啼哭时,如果有眼泪流出,应及时帮宝宝擦干,防止流入外耳道造成耳道感染。

产后新妈妈应积极科学的进行母乳喂养,已经新生儿与感染人员隔离,积极防治新生儿败血症。

2、化脓性脑膜炎怎么预防

想要预防化脓性脑膜炎,就需要在第一时间阻隔细菌像脑部的侵袭,比如积极预防一些其他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新生儿要尤其注意预防脐部感染等等。接下来我们从孕妇、新生儿角度来讲讲如何更好地预防化脓性脑膜炎。

预防措施一、产前保健要做好

在孕期,孕妇应注意做好感冒以及其他会引起发热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尤其是在产前需着重注意这一点。

预防措施二、防止围生期感染

1、接生人员在接生时必须对双手及使用器械,进行严格消毒,整个产程都要严格消毒;

2、宝宝出生后要加强其皮肤护理,尤其是新生儿、早产儿的脐部,要避免沾水后沾上尿液,若不慎沾上水渍尿液,要及时消毒。要防止孩子的皮肤、粘膜受损,以免受损后发生感染。另外,宝宝在哭泣时要注意避免其泪水流出耳道。

3、尽可能进行母乳喂养,以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4、避免新生儿和已发生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接触。

预防措施三、防治新生儿败血症

在新生儿身上出现的任何感染灶,,都应引起家长重视,应请专业的医生进行处理,避免感染加重导致新生儿败血症,引发细菌感染造成化脓性脑膜炎。

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及感染途径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系指新生儿期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是新生儿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0.02%~0.1%,早产儿发病率较高,为0.3%。本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很不典型,颅内压增高表现出现较晚,常缺乏脑膜刺激征,故不易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不仅病死率高,而且有幸存活婴儿常留有永久性失听、失明、癫痫、脑积水、智力和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因:病原菌

  一般认为与败血症一致,但并非完全如此,因有些脑膜炎可无败血症,病原菌可直接侵入脑膜或只有短暂的菌血症( bacteremia)后即引起脑膜炎。1周以内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尤以大肠杆菌最多,其它如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克雷伯肠道菌属、粘球杆菌、沙门氏菌等均可为化脑病原菌;1周后感染者则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尤以葡萄球菌多见,其次为肺炎球菌、链球菌等。国外则以gbs最多,其他如革兰氏阳性的李斯特杆菌(可通过胎盘)及具有k1抗原的大肠杆菌性脑膜炎均易见到(k1抗原对吞噬作用有抵抗力)。 感染途径

  分为产前感染、产时感染及产后感染。

  1.产前感染 极罕见,只有个别报告。如母患李斯特菌菌血症时,该菌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流产、死胎、早产。

  2.产时感染 患儿常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难产的病史。大肠杆菌、gbs可由母亲阴道上行污染羊水,或胎儿通过产道时吞人或吸人,多在生后3d内以暴发型败血症或肺炎发病,约30%发生gbs脑膜炎(常无脑膜炎组织学改变),病死率高达15%~50%。此外,李斯特菌脑膜炎也可因产时吸入或吞人污染羊水所致,新生儿支原体脑膜炎近年来也有报道。

  3.产后感染 为国内新生儿化脑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病原菌以金葡菌最多,大肠杆菌次之,多由脐部、受损皮肤与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侵入血循环再到达脑膜。国外则以晚发型gbs败血症(90%为gbsⅲ型所致)多见,临床常病情进展较慢,病死率为10%~20%。此外新生儿有中耳炎、感染性头颅血肿、脊柱裂、脑脊膜膨出及先天性皮毛窦等疾病时,病原菌可由相应部位侵入脑膜而引起脑膜炎。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化脓性脑膜炎是什么

化脓性脑膜炎,又称化脑,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婴幼儿发病居多。病原菌常见为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肺炎链球菌等,随发病年龄而异。

目前,化脓性脑膜炎仍然是全世界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之一。不同国家和区域的流行病学情况不尽相同。美国的发病率为3/(10万*年),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更高,可能与缺乏疫苗接种有关。一般来说,化脓性脑膜炎的潜伏期为1~7日,临床上按病情及表现,化脓性脑膜炎可以分为三型:

1、普通型

90%的病例会急性起病,呈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流涕,进入败血期后出现高热、畏寒、寒战。70%的病例皮肤粘膜出现暗或紫红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瘀点、瘀斑。1~2日后进入脑膜炎期,出现颅内高压,表现为头痛加剧,呕吐频繁(呈喷射状)及脑膜刺激征(即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布氏征阳性),血压升高,常有怕光、狂燥甚至呼吸衰竭等。

此外,身痛烦躁不安、表情呆滞等毒血症表现,也是普通型脑膜炎患者会出现的症状,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瞻望、昏迷。婴幼儿(2岁以下)因颅骨缝及囟门未闭,脑膜炎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高热、呕吐、拒食、哭闹不安,甚至惊厥,虽无脑膜刺激征,但前囟门饱满有助诊断。

2、暴发型

这种类型的化脑多见于儿童,病情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可于24小时内死亡。常高热、头痛、呕吐、严重精神萎靡、意识障碍、时有惊厥、少尿或无尿,患脑实质损害令患者迅速进入昏迷,惊厥频繁,肢体偏瘫,血压高,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很快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

此型又分为暴发休克型和暴发脑炎型。休克型除普通型症状外,其突出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精神极度萎摩,有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皮肤出现花纹,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脑脊液多澄清,细胞数略增加或正常。此外,还要注意的是血培养及淤点涂片为阳性。而暴发脑炎型,最突出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抽搐,迅速昏迷,最终发生脑疝,呼吸衰竭。同时具有休克型和脑炎型症状者为混合型,病死率极高。

3、轻型

这种类型的化脓性脑膜炎,仅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涂片染色可发现病原菌,此型多见于儿童。大多是急性起病,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和60 岁以上老年人。

6、发表评论:


标签: 预防  化脓  脑膜炎